英雄联盟影子中路怎么玩(lol影子)
1 2025-04-06 10:27:59
01 歌曲《漠河舞厅》主要讲述的是一位深情的老人用独舞怀念已经逝去多年的妻子的故事。这首歌是音乐人柳爽根据事实为背景创作的,目的是纪念矢志不渝的爱情和意外逝去的人们。
漠河舞厅背后的故事(漠河舞厅背后的故事是什么)
漠河舞厅背后的故事(漠河舞厅背后的故事是什么)
漠河舞厅讲的什么故事?
歌曲《漠河舞厅》主要讲述的是一位深情的老人用独舞怀念已经逝去多年的妻子的故事。据介绍,1987年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五·六”黑龙江漠河大兴安岭特大火灾,大火的惨烈程度真的无法想象,28个日夜才被扑灭,211人因此丧命,其中就有“张德全”的妻子康氏,他们生前没有子女,事情已经过了30多年了,老人也没有再婚,默默地守护着这份爱。
据说,老人和妻子相遇是在的冬天,次遇到那位女孩,就被女孩吸引了,随会这份爱越来越强烈。为了多看几眼女孩,便让女孩教自己跳舞,那件旧仓库之后成了他们的私密舞厅,这是老人珍贵的记忆。谁能想到,一场大火将二人分开。到仓库跳舞的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老人在离仓库旧址不远的一条街道,开设了一家舞厅,名字叫“漠河舞厅”。
其实柳爽以老人口吻写的信件《再见了晚星》提到过,柳爽在黑龙江漠河采风时偶遇了叫“张德全”的老人,不过只是化名,两人交谈了大约五分钟时间,柳爽也只得到了一些简单的信息,时间、地点、人物、火灾,然后得到老人的同意后,回到立刻作词作曲,根据事实为背景,进行了二次创作,以纪念矢志不渝的爱情和意外逝去的人们。
可以看出,老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并没有随时间的流逝而减弱,反而,日子一天一天过去,老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也越来越重,他会带着对妻子的承诺,领略人间浪漫瞬间,就如妻子还在身边一样,一同见证这世上的所有浪漫!
漠河舞厅讲的是什么故事
漠河舞厅讲的是什么故事,因为一段凄美爱情故事,音乐人柳爽创作的歌曲《漠河舞厅》登陆各大音乐热榜。而歌曲背后的故事也打动了无数人。漠河舞厅讲的是什么故事。
漠河舞厅讲的是什么故事1
2020 年,音乐人柳爽前往漠河,在当地的舞厅里遇到一个特别的老人。
在舞厅里款款舞动的人们,大多都有舞伴,他们手搭着手、肩并着肩,在紫红色的灯光中浪漫舞动。
唯有这位老人,独自一人在舞池里起舞。
柳爽和老人共舞
一曲跳罢,柳爽上前找老人攀谈,才从他嘴里得知一个悲伤而浪漫的故事:
1987 年,大兴安岭地区发生举国震惊的“五六特大森林火灾”,约 211 人在火灾中丧生,张德全(同音)老人的妻子也命丧于烈火之中。
妻子发生意外时,两人还没有孩子,但在此后的三十多年时光里,张德全并没有选择再婚。
他只记得妻子喜欢跳舞,经常拉着他在就仓库里,点起灯练舞。
所以,在此后的很多年里,他常常在舞厅独舞,以此表达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征得老人的同意,柳爽在回来以后,以老人的口吻,在公众号上创作了一篇写给亡妻的信件《再见了晚星》:
除此之外,他以这段往事为灵感,创作了一首名为《漠河舞厅》的单曲,在 2020 年 3 月发表:
诚然,从艺术创作的层面进行讨论,《漠河舞厅》算不上一首前卫、创新之作。
它的旋律、编曲都动听又似曾相识,文本中用到的各种意象、修辞(如“晚星”“大雪”“极光”)同样能在前几年的民谣大潮中找到许多踪迹。
但动人的创作背景,为作品本身覆上了一层真挚、恳切的滤镜,让听众在悦耳之外,收获浪漫、温情、感动与伤怀。
这种体验如此复杂,却又如此美好。
作品发布后,柳爽本人的团队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做什么宣传,但 1 年之后,《漠河舞厅》成为了一首被算法选中的作品,在短视频平台上迅速走红。
如今,它已经成为各大 APP 上搜索量的大热单曲,单日搜索次数破千万:
不过,名利成为了一把双刃剑,在经历初的狂喜之后,柳爽开始感到困扰。
各大平台上,有不少恶意解读《漠河舞厅》背景故事的文章出现;许多网友在路边随便找到一个独舞的老人,就拍下视频,说那是张德全,传播虚信息;数以万计的恶搞改编,让一个原本略显悲伤的故事,变得轻浮无比。
爆红之后,一些光怪陆离的现象,令他感到不适。
更令柳爽愤怒的是,许多人说他的作品粗糙、不合逻辑,甚至质疑这是“凭空冒出来的网红歌手”,将他和乐队在一起摸爬滚打的 4 年努力全面抹杀。
为此,他在近期又发布了一篇名为《通缉在逃“晚星”》的文章,呼吁媒体不要来骚扰他,也别想再去要到“张德全”的,还老人一个清静。同时,也呼吁网友们停止恶意解读、恶搞改编,让一些音乐在更加健康合理的情况下得到推广:
事到如今,人们很难再通过与“张德全”的联系,知悉故事的真伪和更多细节。
至于围绕音乐作品本身展开的'的恶搞风波、高下之争,认真审视一番,会发现也是极为无聊的。
我始终觉得,只要你曾经从一首歌里收获到一些久违的感动,那么,它的存在就是意义非凡的。
不知道这首《漠河舞厅》,是不是也曾经感动到你。
漠河舞厅讲的是什么故事2
因为一段凄美爱情故事,音乐人柳爽创作的歌曲《漠河舞厅》登陆各大音乐热榜。而歌曲背后一位老人用独舞怀念逝去妻子的故事也打动了无数人。柳爽将老人独舞的动图发在了网上,并配文称,这位张德全(同音)老人便是《漠河舞厅》的原型人物。
10月25日,黑龙江省漠河市文体广电和在其认证的短视频平台账号上发布了一条关于《漠河舞厅》的内容介绍视频。
《漠河舞厅》背后故事令人泪目
1987年5月,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200余人,其中就包括张德全的妻子康氏。
悲剧发生前,两人未育有子女,康氏走后的三十余年,张德全老人未再婚。康氏生前爱跳舞,两人恋爱时常常溜进堆满杂物的仓房,点起一盏灯,在狭小的空地上练习舞蹈,“无数的谷物粉末上下纷飞,像是在为二人伴舞的精灵”。这一幕,也是张德全老人这辈子珍贵的回忆。
后来,在距离仓房不远的地方有人开了一家舞厅,每当夜幕降临,张德全总是会独自到舞厅里跳舞。音乐人柳爽在漠河采风期间,偶然得知了这个故事,在征得老人的同意后,他创作了歌曲《漠河舞厅》,以此歌献给所有因为不幸而逝去的生命。
“漠河舞厅”如今在哪儿?
据新京报,11月2日,漠河市文体广电和一名表示,老人的事情是真实存在的,他的妻子确实在大火中了,至于舞厅的情况,表示不太清楚,但目前漠河只有一家舞厅,位于漠河市38区。
企查查APP显示,漠河市范围内,名称含“舞厅”在业存续的企业仅一家,法定代表人为李某,注册资本5万元,该舞厅注册于2021年10月29日,经营范围包括歌舞娱乐活动、食品销售,注册地址为漠河市38区。
01 歌曲《漠河舞厅》主要讲述的是一位深情的老人用独舞怀念已经逝去多年的妻子的故事。这首歌是音乐人柳爽根据事实为背景创作的,目的是纪念矢志不渝的爱情和意外逝去的人们。
漠河舞厅讲的什么故事?
歌曲《漠河舞厅》主要讲述的是一位深情的老人用独舞怀念已经逝去多年的妻子的故事。据介绍,1987年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五·六”黑龙江漠河大兴安岭特大火灾,大火的惨烈程度真的无法想象,28个日夜才被扑灭,211人因此丧命,其中就有“张德全”的妻子康氏,他们生前没有子女,事情已经过了30多年了,老人也没有再婚,默默地守护着这份爱。
据说,老人和妻子相遇是在的冬天,次遇到那位女孩,就被女孩吸引了,随会这份爱越来越强烈。为了多看几眼女孩,便让女孩教自己跳舞,那件旧仓库之后成了他们的私密舞厅,这是老人珍贵的记忆。谁能想到,一场大火将二人分开。到仓库跳舞的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老人在离仓库旧址不远的一条街道,开设了一家舞厅,名字叫“漠河舞厅”。
其实柳爽以老人口吻写的信件《再见了晚星》提到过,柳爽在黑龙江漠河采风时偶遇了叫“张德全”的老人,不过只是化名,两人交谈了大约五分钟时间,柳爽也只得到了一些简单的信息,时间、地点、人物、火灾,然后得到老人的同意后,回到立刻作词作曲,根据事实为背景,进行了二次创作,以纪念矢志不渝的爱情和意外逝去的人们。
可以看出,老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并没有随时间的流逝而减弱,反而,日子一天一天过去,老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也越来越重,他会带着对妻子的承诺,领略人间浪漫瞬间,就如妻子还在身边一样,一同见证这世上的所有浪漫!
01 歌曲《漠河舞厅》主要讲述的是一位深情的老人用独舞怀念已经逝去多年的妻子的故事。这首歌是音乐人柳爽根据事实为背景创作的,目的是纪念矢志不渝的爱情和意外逝去的人们。
漠河舞厅讲的什么故事?
歌曲《漠河舞厅》主要讲述的是一位深情的老人用独舞怀念已经逝去多年的妻子的故事。据介绍,1987年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五·六”黑龙江漠河大兴安岭特大火灾,大火的惨烈程度真的无法想象,28个日夜才被扑灭,211人因此丧命,其中就有“张德全”的妻子康氏,他们生前没有子女,事情已经过了30多年了,老人也没有再婚,默默地守护着这份爱。
据说,老人和妻子相遇是在的冬天,次遇到那位女孩,就被女孩吸引了,随会这份爱越来越强烈。为了多看几眼女孩,便让女孩教自己跳舞,那件旧仓库之后成了他们的私密舞厅,这是老人珍贵的记忆。谁能想到,一场大火将二人分开。到仓库跳舞的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老人在离仓库旧址不远的一条街道,开设了一家舞厅,名字叫“漠河舞厅”。
其实柳爽以老人口吻写的信件《再见了晚星》提到过,柳爽在黑龙江漠河采风时偶遇了叫“张德全”的老人,不过只是化名,两人交谈了大约五分钟时间,柳爽也只得到了一些简单的信息,时间、地点、人物、火灾,然后得到老人的同意后,回到立刻作词作曲,根据事实为背景,进行了二次创作,以纪念矢志不渝的爱情和意外逝去的人们。
可以看出,老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并没有随时间的流逝而减弱,反而,日子一天一天过去,老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也越来越重,他会带着对妻子的承诺,领略人间浪漫瞬间,就如妻子还在身边一样,一同见证这世上的所有浪漫!
漠河舞厅讲的是什么故事
漠河舞厅讲的是什么故事,因为一段凄美爱情故事,音乐人柳爽创作的歌曲《漠河舞厅》登陆各大音乐热榜。而歌曲背后的故事也打动了无数人。漠河舞厅讲的是什么故事。
漠河舞厅讲的是什么故事1
2020 年,音乐人柳爽前往漠河,在当地的舞厅里遇到一个特别的老人。
在舞厅里款款舞动的人们,大多都有舞伴,他们手搭着手、肩并着肩,在紫红色的灯光中浪漫舞动。
唯有这位老人,独自一人在舞池里起舞。
柳爽和老人共舞
一曲跳罢,柳爽上前找老人攀谈,才从他嘴里得知一个悲伤而浪漫的故事:
1987 年,大兴安岭地区发生举国震惊的“五六特大森林火灾”,约 211 人在火灾中丧生,张德全(同音)老人的妻子也命丧于烈火之中。
妻子发生意外时,两人还没有孩子,但在此后的三十多年时光里,张德全并没有选择再婚。
他只记得妻子喜欢跳舞,经常拉着他在就仓库里,点起灯练舞。
所以,在此后的很多年里,他常常在舞厅独舞,以此表达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征得老人的同意,柳爽在回来以后,以老人的口吻,在公众号上创作了一篇写给亡妻的信件《再见了晚星》:
除此之外,他以这段往事为灵感,创作了一首名为《漠河舞厅》的单曲,在 2020 年 3 月发表:
诚然,从艺术创作的层面进行讨论,《漠河舞厅》算不上一首前卫、创新之作。
它的旋律、编曲都动听又似曾相识,文本中用到的各种意象、修辞(如“晚星”“大雪”“极光”)同样能在前几年的民谣大潮中找到许多踪迹。
但动人的创作背景,为作品本身覆上了一层真挚、恳切的滤镜,让听众在悦耳之外,收获浪漫、温情、感动与伤怀。
这种体验如此复杂,却又如此美好。
作品发布后,柳爽本人的团队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做什么宣传,但 1 年之后,《漠河舞厅》成为了一首被算法选中的作品,在短视频平台上迅速走红。
如今,它已经成为各大 APP 上搜索量的大热单曲,单日搜索次数破千万:
不过,名利成为了一把双刃剑,在经历初的狂喜之后,柳爽开始感到困扰。
各大平台上,有不少恶意解读《漠河舞厅》背景故事的文章出现;许多网友在路边随便找到一个独舞的老人,就拍下视频,说那是张德全,传播虚信息;数以万计的恶搞改编,让一个原本略显悲伤的故事,变得轻浮无比。
爆红之后,一些光怪陆离的现象,令他感到不适。
更令柳爽愤怒的是,许多人说他的作品粗糙、不合逻辑,甚至质疑这是“凭空冒出来的网红歌手”,将他和乐队在一起摸爬滚打的 4 年努力全面抹杀。
为此,他在近期又发布了一篇名为《通缉在逃“晚星”》的文章,呼吁媒体不要来骚扰他,也别想再去要到“张德全”的,还老人一个清静。同时,也呼吁网友们停止恶意解读、恶搞改编,让一些音乐在更加健康合理的情况下得到推广:
事到如今,人们很难再通过与“张德全”的联系,知悉故事的真伪和更多细节。
至于围绕音乐作品本身展开的'的恶搞风波、高下之争,认真审视一番,会发现也是极为无聊的。
我始终觉得,只要你曾经从一首歌里收获到一些久违的感动,那么,它的存在就是意义非凡的。
不知道这首《漠河舞厅》,是不是也曾经感动到你。
漠河舞厅讲的是什么故事2
因为一段凄美爱情故事,音乐人柳爽创作的歌曲《漠河舞厅》登陆各大音乐热榜。而歌曲背后一位老人用独舞怀念逝去妻子的故事也打动了无数人。柳爽将老人独舞的动图发在了网上,并配文称,这位张德全(同音)老人便是《漠河舞厅》的原型人物。
10月25日,黑龙江省漠河市文体广电和在其认证的短视频平台账号上发布了一条关于《漠河舞厅》的内容介绍视频。
《漠河舞厅》背后故事令人泪目
1987年5月,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200余人,其中就包括张德全的妻子康氏。
悲剧发生前,两人未育有子女,康氏走后的三十余年,张德全老人未再婚。康氏生前爱跳舞,两人恋爱时常常溜进堆满杂物的仓房,点起一盏灯,在狭小的空地上练习舞蹈,“无数的谷物粉末上下纷飞,像是在为二人伴舞的精灵”。这一幕,也是张德全老人这辈子珍贵的回忆。
后来,在距离仓房不远的地方有人开了一家舞厅,每当夜幕降临,张德全总是会独自到舞厅里跳舞。音乐人柳爽在漠河采风期间,偶然得知了这个故事,在征得老人的同意后,他创作了歌曲《漠河舞厅》,以此歌献给所有因为不幸而逝去的生命。
“漠河舞厅”如今在哪儿?
据新京报,11月2日,漠河市文体广电和一名表示,老人的事情是真实存在的,他的妻子确实在大火中了,至于舞厅的情况,表示不太清楚,但目前漠河只有一家舞厅,位于漠河市38区。
企查查APP显示,漠河市范围内,名称含“舞厅”在业存续的企业仅一家,法定代表人为李某,注册资本5万元,该舞厅注册于2021年10月29日,经营范围包括歌舞娱乐活动、食品销售,注册地址为漠河市38区。
漠河舞厅背景故事
漠河舞厅背景故事,近日,音乐人柳爽去年创作的《漠河舞厅》突然火了。这首歌曲以极快的速度在网络上发酵升温,很多热心网友都在打听独舞的老人。漠河舞厅背景故事。
漠河舞厅背景故事1
张德全老人,1987年爱妻不幸丧生火海,往后三十年,未再娶。爱化成三十年长信思念.康氏生前很爱跳舞,漠河舞厅里,他一个人舞蹈旁人诧异,但他知道她一直在身旁。
一个老人跨越几十年,跨越生与的爱与思念,满腔思念与深情,都化作舞步,再跳完剩下的半支舞曲,在凉薄的世界,总有人深情的活着。这个故事让人很感动,爱情真的很美好,如果能有一个相爱的人生活在一起是美好的,拥有时一定要珍惜。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对古典爱情的向往吧,毕竟,现在很多人所接触到的,不过是快餐爱情。我也听了这首歌,也喜欢这首歌,我更喜欢创作者的纯粹,就像在自己心里独守一份情愫,不希望被喧嚣打扰。
我没去过漠河舞厅,这首歌让我想起了美丽的漠河,那个安静美好的小城,我去过两次,一趟是在夏天,一趟是在冬季,都好,而冬天的漠河,有独特的魅力,零下几十度的.天气都掩盖不住的美丽。冰天雪地似乎把一切都冻结了,除了情感。听着这首歌,想起关于漠河的回忆,就觉得,活着真好。
漠河舞厅背景故事2
近日,音乐人柳爽去年创作的《漠河舞厅》突然火了。歌曲的背后,一位老人用独舞怀念逝去妻子的故事,打动了无数人。因为这首歌,很多人才知道三十多年前大兴安岭曾发生火灾,并对漠河这个能看到北极光的东北小城产生了兴趣。
一首有故事的歌
去年,歌手柳爽创作了歌曲《漠河舞厅》,并以视角写下了一篇书信《再见了,晚星》,讲述了这首歌的创作背景。
据柳爽介绍,大兴安岭火灾发生30年后,有一次他去漠河采风,走进一家舞厅,看到一位老人在独自跳舞,于是和老人聊了大约5分钟。老人说,在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中,他的妻子了,妻子生前特别爱跳舞,他们也没有孩子,这些年他会时常一个人来到舞厅跳舞,怀念妻子。
视频截图
34年前的1987年5月,大兴安岭突发森林火灾,造成漠河211人不幸,五万余人无家可归。据当地记载,大火过后,一排排整齐的民房只剩下孤伶伶的烟囱,到处都是断壁残垣,过火面积达101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 5亿多元,间接经济损失近70亿元。
有人感动于忠贞的爱情
歌曲以极快的速度在网络上发酵升温,很多热心网友都在打听独舞的老人。为回应网友关切,近一周,漠河文体在网上连续发布了几条和《漠河舞厅》相关的音乐短视频。
其中一则视频中说,独舞的老人名叫张德全,妻子姓康,两人恋爱时常常溜进堆满杂物的仓房,点起一盏灯,在狭小的空地上练习舞蹈,“无数的谷物粉末上下纷飞,像是在为二人伴舞的精灵”。这一幕,也是张德全老人这辈子珍贵的回忆。爱妻不幸后,张德全一直未再娶。在漠河舞厅里,他一个人舞蹈,旁人诧异,但他知道她一直在身旁……
老人独舞的舞厅,如今还在。据舞厅老板李先生说,他对老人有印象,开业之初,老人独自一人连着跳了好几天的舞,后来断断续续地来,近有一阵子没来了。
在很多人眼中,“漠河舞厅” 不仅仅是一首歌,还是一个关于忠贞和坚守的爱情故事,更是一个时代留下的印记。一位漠河当地人说:" 故事或许有艺术加工的成分,但至不渝的爱情故事很可能发生在老漠河人当中。"一位网友发布微博说," 有的人,选择与往事共舞,在一个人的舞蹈中一遍遍思念。"
有人记起了那场灾难
很多年轻人因为这首歌,知道了大兴安岭1987年发生过的特大森林火灾。
在漠河开养生馆的魏大姐,退休前在当地林场上班,曾亲历那场大火:“1987年嘛,晚上6点多,天还没黑呢,我从林场刚下班,在家看电视,听到外面大喊着火,我朝窗户一瞅,通红通红的火朝县城这边冲过来。”魏大姐的父亲当年在县城一家行政机关工作,事发时在外地,“回来之后,一座县城就这么没了,父亲当时哭的样子,我至今都还记得”。魏大姐还记得,这场火过后,漠河很多人暂时都离开了家乡,还有很多外地人来到漠河参与援建。
当《漠河舞厅》的旋律在网络上流传时,漠河市五六火灾纪念馆副馆长马景春也接到了很多电话。作为当年的火灾亲历者,当年她是一名初一的学生。她说,火灾给人留下的记忆是毁灭不掉的,在那场火灾中,涌现了很多感人的瞬间,不仅存在于档案中,还活在老漠河人的心中。马景春说:" 我其实特别感谢大家、感谢媒体,对漠河的关注,也感谢柳爽,感谢人们没有忘记这场灾难中离去的人。"
漠河市文体广电和冯广庆说,火灾对一个城市的伤害很大,“对于火灾,我们既要有警示左右,也不能忘了当时发生的事情,我们希望这个城市能越来越好”。
舞厅勾起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进舞厅跳舞,曾是当时的年轻人潮的娱乐活动。老人独舞的舞厅,也唤起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根据歌曲发表时间和歌中故事,当地人依稀猜出了这间舞厅。它位于一间地下室,牌匾并不招摇。太阳下山后,音乐和灯光一样,会打进这间幽暗的房间中。这也是这个小城如今仅存的一家舞厅。
老板李先生说,舞厅依旧在营业,一张门票5元钱。因为自己喜欢跳舞,他投资开了这个舞厅,晚上营业,白天李先生也有自己的工作。来舞厅的很多都是林场退休的老人,年龄在60岁左右,年轻的也有四五十岁。李先生说,不管赚不赚钱,他都希望能把舞厅开下去,让漠河的老人有个休闲的场所。
魏大姐18岁那年,正是在这家舞厅学会了跳舞,她还记得当时舞厅名叫“满庭芳”。如今,魏大姐偶尔去上一次,舞池里会有十几对舞伴,都是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现在年轻人不去舞厅了,都去搞健身了,跳的是健身舞”。
冯广庆表示,舞厅其实是时代的印记,漠河周边是林区,冬季寒冷,没有娱乐选择,当新潮的东西进入这个城市,音乐响起来了,人们可以走到简易的舞池中间跳舞," 就像在一个沙漠里,终于有小苗破土而出"。
漠河舞厅背后的故事是什么?漠河舞厅是柳爽的一首歌,歌曲背后的故事原型令人动容,是在经历1987年漠河特大火灾老人张德全的故事,具体怎么回事呢?一起来看看吧。
漠河舞厅背后的故事是什么
一、背后故事
下图中在舞厅独自舞蹈的老人,便是《漠河舞厅》背景故事中的原型人物张德全(同音)老人。在1987年举国震惊的“五·六”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中,他的爱妻不幸丧生火海,往后30余年,老人未再婚,二人生前也未育有子女。
而老人的妻子生前很爱跳舞,他们甚至常常在旧仓库里,点起灯一起舞蹈,这个习惯也一直保留至今。
柳爽决定以音乐的形式将这个故事记录下来,在征得老人同意后,返京创作了《漠河舞厅》这首作品。不仅纪念这段来自于半个世纪前的故事,也将它献给所有因不幸而逝去的、美好的生命。更送给那些,赋予离去生命继续存在意义的,拥有着爱的人们。
二、1987漠河特大火灾
1987年5月6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的西林吉、图强、阿木尔、塔河4个所属的几处林场同时起火,引起新成立以来的一次特大森林火灾,震惊国内外。由58800多名军、警、民(其中官兵3.4万人,森警、消防干警和专业扑火人员2100多人,预备役民兵、林业职工和群众2.27万人)经过28个昼夜的奋力扑救,于6月2日火场明火、余火、暗火全部熄灭,火场清理完毕,取得扑火胜利。
至此,直接的大兴安岭扑火取得了全面的胜利。此次特大森林火灾火场总面积为1.7万平方千米(包括境外部分),境内森林受害面积101万公顷,大火中丧生211人,烧伤266人,受灾居民1万多户,灾民5万余人。致使的生命财产、的森林资源损失惨重,生态环境遭受巨大破坏,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5亿多元,间接损失达69.13亿元。
01 歌曲《漠河舞厅》主要讲述的是一位深情的老人用独舞怀念已经逝去多年的妻子的故事。这首歌是音乐人柳爽根据事实为背景创作的,目的是纪念矢志不渝的爱情和意外逝去的人们。
漠河舞厅讲的什么故事?
歌曲《漠河舞厅》主要讲述的是一位深情的老人用独舞怀念已经逝去多年的妻子的故事。据介绍,1987年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五·六”黑龙江漠河大兴安岭特大火灾,大火的惨烈程度真的无法想象,28个日夜才被扑灭,211人因此丧命,其中就有“张德全”的妻子康氏,他们生前没有子女,事情已经过了30多年了,老人也没有再婚,默默地守护着这份爱。
据说,老人和妻子相遇是在的冬天,次遇到那位女孩,就被女孩吸引了,随会这份爱越来越强烈。为了多看几眼女孩,便让女孩教自己跳舞,那件旧仓库之后成了他们的私密舞厅,这是老人珍贵的记忆。谁能想到,一场大火将二人分开。到仓库跳舞的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老人在离仓库旧址不远的一条街道,开设了一家舞厅,名字叫“漠河舞厅”。
其实柳爽以老人口吻写的信件《再见了晚星》提到过,柳爽在黑龙江漠河采风时偶遇了叫“张德全”的老人,不过只是化名,两人交谈了大约五分钟时间,柳爽也只得到了一些简单的信息,时间、地点、人物、火灾,然后得到老人的同意后,回到立刻作词作曲,根据事实为背景,进行了二次创作,以纪念矢志不渝的爱情和意外逝去的人们。
可以看出,老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并没有随时间的流逝而减弱,反而,日子一天一天过去,老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也越来越重,他会带着对妻子的承诺,领略人间浪漫瞬间,就如妻子还在身边一样,一同见证这世上的所有浪漫!
漠河舞厅讲的是什么故事
漠河舞厅讲的是什么故事,因为一段凄美爱情故事,音乐人柳爽创作的歌曲《漠河舞厅》登陆各大音乐热榜。而歌曲背后的故事也打动了无数人。漠河舞厅讲的是什么故事。
漠河舞厅讲的是什么故事1
2020 年,音乐人柳爽前往漠河,在当地的舞厅里遇到一个特别的老人。
在舞厅里款款舞动的人们,大多都有舞伴,他们手搭着手、肩并着肩,在紫红色的灯光中浪漫舞动。
唯有这位老人,独自一人在舞池里起舞。
柳爽和老人共舞
一曲跳罢,柳爽上前找老人攀谈,才从他嘴里得知一个悲伤而浪漫的故事:
1987 年,大兴安岭地区发生举国震惊的“五六特大森林火灾”,约 211 人在火灾中丧生,张德全(同音)老人的妻子也命丧于烈火之中。
妻子发生意外时,两人还没有孩子,但在此后的三十多年时光里,张德全并没有选择再婚。
他只记得妻子喜欢跳舞,经常拉着他在就仓库里,点起灯练舞。
所以,在此后的很多年里,他常常在舞厅独舞,以此表达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征得老人的同意,柳爽在回来以后,以老人的口吻,在公众号上创作了一篇写给亡妻的信件《再见了晚星》:
除此之外,他以这段往事为灵感,创作了一首名为《漠河舞厅》的单曲,在 2020 年 3 月发表:
诚然,从艺术创作的层面进行讨论,《漠河舞厅》算不上一首前卫、创新之作。
它的旋律、编曲都动听又似曾相识,文本中用到的各种意象、修辞(如“晚星”“大雪”“极光”)同样能在前几年的民谣大潮中找到许多踪迹。
但动人的创作背景,为作品本身覆上了一层真挚、恳切的滤镜,让听众在悦耳之外,收获浪漫、温情、感动与伤怀。
这种体验如此复杂,却又如此美好。
作品发布后,柳爽本人的团队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做什么宣传,但 1 年之后,《漠河舞厅》成为了一首被算法选中的作品,在短视频平台上迅速走红。
如今,它已经成为各大 APP 上搜索量的大热单曲,单日搜索次数破千万:
不过,名利成为了一把双刃剑,在经历初的狂喜之后,柳爽开始感到困扰。
各大平台上,有不少恶意解读《漠河舞厅》背景故事的文章出现;许多网友在路边随便找到一个独舞的老人,就拍下视频,说那是张德全,传播虚信息;数以万计的恶搞改编,让一个原本略显悲伤的故事,变得轻浮无比。
爆红之后,一些光怪陆离的现象,令他感到不适。
更令柳爽愤怒的是,许多人说他的作品粗糙、不合逻辑,甚至质疑这是“凭空冒出来的网红歌手”,将他和乐队在一起摸爬滚打的 4 年努力全面抹杀。
为此,他在近期又发布了一篇名为《通缉在逃“晚星”》的文章,呼吁媒体不要来骚扰他,也别想再去要到“张德全”的,还老人一个清静。同时,也呼吁网友们停止恶意解读、恶搞改编,让一些音乐在更加健康合理的情况下得到推广:
事到如今,人们很难再通过与“张德全”的联系,知悉故事的真伪和更多细节。
至于围绕音乐作品本身展开的'的恶搞风波、高下之争,认真审视一番,会发现也是极为无聊的。
我始终觉得,只要你曾经从一首歌里收获到一些久违的感动,那么,它的存在就是意义非凡的。
不知道这首《漠河舞厅》,是不是也曾经感动到你。
漠河舞厅讲的是什么故事2
因为一段凄美爱情故事,音乐人柳爽创作的歌曲《漠河舞厅》登陆各大音乐热榜。而歌曲背后一位老人用独舞怀念逝去妻子的故事也打动了无数人。柳爽将老人独舞的动图发在了网上,并配文称,这位张德全(同音)老人便是《漠河舞厅》的原型人物。
10月25日,黑龙江省漠河市文体广电和在其认证的短视频平台账号上发布了一条关于《漠河舞厅》的内容介绍视频。
《漠河舞厅》背后故事令人泪目
1987年5月,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200余人,其中就包括张德全的妻子康氏。
悲剧发生前,两人未育有子女,康氏走后的三十余年,张德全老人未再婚。康氏生前爱跳舞,两人恋爱时常常溜进堆满杂物的仓房,点起一盏灯,在狭小的空地上练习舞蹈,“无数的谷物粉末上下纷飞,像是在为二人伴舞的精灵”。这一幕,也是张德全老人这辈子珍贵的回忆。
后来,在距离仓房不远的地方有人开了一家舞厅,每当夜幕降临,张德全总是会独自到舞厅里跳舞。音乐人柳爽在漠河采风期间,偶然得知了这个故事,在征得老人的同意后,他创作了歌曲《漠河舞厅》,以此歌献给所有因为不幸而逝去的生命。
“漠河舞厅”如今在哪儿?
据新京报,11月2日,漠河市文体广电和一名表示,老人的事情是真实存在的,他的妻子确实在大火中了,至于舞厅的情况,表示不太清楚,但目前漠河只有一家舞厅,位于漠河市38区。
企查查APP显示,漠河市范围内,名称含“舞厅”在业存续的企业仅一家,法定代表人为李某,注册资本5万元,该舞厅注册于2021年10月29日,经营范围包括歌舞娱乐活动、食品销售,注册地址为漠河市38区。
漠河舞厅背景故事
漠河舞厅背景故事,近日,音乐人柳爽去年创作的《漠河舞厅》突然火了。这首歌曲以极快的速度在网络上发酵升温,很多热心网友都在打听独舞的老人。漠河舞厅背景故事。
漠河舞厅背景故事1
张德全老人,1987年爱妻不幸丧生火海,往后三十年,未再娶。爱化成三十年长信思念.康氏生前很爱跳舞,漠河舞厅里,他一个人舞蹈旁人诧异,但他知道她一直在身旁。
一个老人跨越几十年,跨越生与的爱与思念,满腔思念与深情,都化作舞步,再跳完剩下的半支舞曲,在凉薄的世界,总有人深情的活着。这个故事让人很感动,爱情真的很美好,如果能有一个相爱的人生活在一起是美好的,拥有时一定要珍惜。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对古典爱情的向往吧,毕竟,现在很多人所接触到的,不过是快餐爱情。我也听了这首歌,也喜欢这首歌,我更喜欢创作者的纯粹,就像在自己心里独守一份情愫,不希望被喧嚣打扰。
我没去过漠河舞厅,这首歌让我想起了美丽的漠河,那个安静美好的小城,我去过两次,一趟是在夏天,一趟是在冬季,都好,而冬天的漠河,有独特的魅力,零下几十度的.天气都掩盖不住的美丽。冰天雪地似乎把一切都冻结了,除了情感。听着这首歌,想起关于漠河的回忆,就觉得,活着真好。
漠河舞厅背景故事2
近日,音乐人柳爽去年创作的《漠河舞厅》突然火了。歌曲的背后,一位老人用独舞怀念逝去妻子的故事,打动了无数人。因为这首歌,很多人才知道三十多年前大兴安岭曾发生火灾,并对漠河这个能看到北极光的东北小城产生了兴趣。
一首有故事的歌
去年,歌手柳爽创作了歌曲《漠河舞厅》,并以视角写下了一篇书信《再见了,晚星》,讲述了这首歌的创作背景。
据柳爽介绍,大兴安岭火灾发生30年后,有一次他去漠河采风,走进一家舞厅,看到一位老人在独自跳舞,于是和老人聊了大约5分钟。老人说,在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中,他的妻子了,妻子生前特别爱跳舞,他们也没有孩子,这些年他会时常一个人来到舞厅跳舞,怀念妻子。
视频截图
34年前的1987年5月,大兴安岭突发森林火灾,造成漠河211人不幸,五万余人无家可归。据当地记载,大火过后,一排排整齐的民房只剩下孤伶伶的烟囱,到处都是断壁残垣,过火面积达101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 5亿多元,间接经济损失近70亿元。
有人感动于忠贞的爱情
歌曲以极快的速度在网络上发酵升温,很多热心网友都在打听独舞的老人。为回应网友关切,近一周,漠河文体在网上连续发布了几条和《漠河舞厅》相关的音乐短视频。
其中一则视频中说,独舞的老人名叫张德全,妻子姓康,两人恋爱时常常溜进堆满杂物的仓房,点起一盏灯,在狭小的空地上练习舞蹈,“无数的谷物粉末上下纷飞,像是在为二人伴舞的精灵”。这一幕,也是张德全老人这辈子珍贵的回忆。爱妻不幸后,张德全一直未再娶。在漠河舞厅里,他一个人舞蹈,旁人诧异,但他知道她一直在身旁……
老人独舞的舞厅,如今还在。据舞厅老板李先生说,他对老人有印象,开业之初,老人独自一人连着跳了好几天的舞,后来断断续续地来,近有一阵子没来了。
在很多人眼中,“漠河舞厅” 不仅仅是一首歌,还是一个关于忠贞和坚守的爱情故事,更是一个时代留下的印记。一位漠河当地人说:" 故事或许有艺术加工的成分,但至不渝的爱情故事很可能发生在老漠河人当中。"一位网友发布微博说," 有的人,选择与往事共舞,在一个人的舞蹈中一遍遍思念。"
有人记起了那场灾难
很多年轻人因为这首歌,知道了大兴安岭1987年发生过的特大森林火灾。
在漠河开养生馆的魏大姐,退休前在当地林场上班,曾亲历那场大火:“1987年嘛,晚上6点多,天还没黑呢,我从林场刚下班,在家看电视,听到外面大喊着火,我朝窗户一瞅,通红通红的火朝县城这边冲过来。”魏大姐的父亲当年在县城一家行政机关工作,事发时在外地,“回来之后,一座县城就这么没了,父亲当时哭的样子,我至今都还记得”。魏大姐还记得,这场火过后,漠河很多人暂时都离开了家乡,还有很多外地人来到漠河参与援建。
当《漠河舞厅》的旋律在网络上流传时,漠河市五六火灾纪念馆副馆长马景春也接到了很多电话。作为当年的火灾亲历者,当年她是一名初一的学生。她说,火灾给人留下的记忆是毁灭不掉的,在那场火灾中,涌现了很多感人的瞬间,不仅存在于档案中,还活在老漠河人的心中。马景春说:" 我其实特别感谢大家、感谢媒体,对漠河的关注,也感谢柳爽,感谢人们没有忘记这场灾难中离去的人。"
漠河市文体广电和冯广庆说,火灾对一个城市的伤害很大,“对于火灾,我们既要有警示左右,也不能忘了当时发生的事情,我们希望这个城市能越来越好”。
舞厅勾起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进舞厅跳舞,曾是当时的年轻人潮的娱乐活动。老人独舞的舞厅,也唤起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根据歌曲发表时间和歌中故事,当地人依稀猜出了这间舞厅。它位于一间地下室,牌匾并不招摇。太阳下山后,音乐和灯光一样,会打进这间幽暗的房间中。这也是这个小城如今仅存的一家舞厅。
老板李先生说,舞厅依旧在营业,一张门票5元钱。因为自己喜欢跳舞,他投资开了这个舞厅,晚上营业,白天李先生也有自己的工作。来舞厅的很多都是林场退休的老人,年龄在60岁左右,年轻的也有四五十岁。李先生说,不管赚不赚钱,他都希望能把舞厅开下去,让漠河的老人有个休闲的场所。
魏大姐18岁那年,正是在这家舞厅学会了跳舞,她还记得当时舞厅名叫“满庭芳”。如今,魏大姐偶尔去上一次,舞池里会有十几对舞伴,都是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现在年轻人不去舞厅了,都去搞健身了,跳的是健身舞”。
冯广庆表示,舞厅其实是时代的印记,漠河周边是林区,冬季寒冷,没有娱乐选择,当新潮的东西进入这个城市,音乐响起来了,人们可以走到简易的舞池中间跳舞," 就像在一个沙漠里,终于有小苗破土而出"。
漠河舞厅背后的故事是什么?漠河舞厅是柳爽的一首歌,歌曲背后的故事原型令人动容,是在经历1987年漠河特大火灾老人张德全的故事,具体怎么回事呢?一起来看看吧。
漠河舞厅背后的故事是什么
一、背后故事
下图中在舞厅独自舞蹈的老人,便是《漠河舞厅》背景故事中的原型人物张德全(同音)老人。在1987年举国震惊的“五·六”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中,他的爱妻不幸丧生火海,往后30余年,老人未再婚,二人生前也未育有子女。
而老人的妻子生前很爱跳舞,他们甚至常常在旧仓库里,点起灯一起舞蹈,这个习惯也一直保留至今。
柳爽决定以音乐的形式将这个故事记录下来,在征得老人同意后,返京创作了《漠河舞厅》这首作品。不仅纪念这段来自于半个世纪前的故事,也将它献给所有因不幸而逝去的、美好的生命。更送给那些,赋予离去生命继续存在意义的,拥有着爱的人们。
二、1987漠河特大火灾
1987年5月6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的西林吉、图强、阿木尔、塔河4个所属的几处林场同时起火,引起新成立以来的一次特大森林火灾,震惊国内外。由58800多名军、警、民(其中官兵3.4万人,森警、消防干警和专业扑火人员2100多人,预备役民兵、林业职工和群众2.27万人)经过28个昼夜的奋力扑救,于6月2日火场明火、余火、暗火全部熄灭,火场清理完毕,取得扑火胜利。
至此,直接的大兴安岭扑火取得了全面的胜利。此次特大森林火灾火场总面积为1.7万平方千米(包括境外部分),境内森林受害面积101万公顷,大火中丧生211人,烧伤266人,受灾居民1万多户,灾民5万余人。致使的生命财产、的森林资源损失惨重,生态环境遭受巨大破坏,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5亿多元,间接损失达69.13亿元。
近晚星就像你的眼睛,又放火这句歌词非常火爆,里很多视频背景音乐都是这首歌,据悉这句歌词是来自漠河舞厅这是歌,这首歌背后有一个非常感人的爱情故事,那么漠河舞厅背后的故事是什么?下面我为大家带来漠河舞厅背后的故事简述,感兴趣的小伙伴一起来看一下吧。
1987年5月,大兴安岭地区发生了特大火灾,火灾席卷了漠河这座城市。在那场大火中,211人葬身火海,5万余人无家可归。
大火过后,整齐的民房只剩下了孤零零的烟囱,到处都是焦土和废墟。
在这场火灾中,一个老人失去了热爱跳舞的妻子。自那以后,老人经常在漠河舞厅独舞,他用这种方式纪念自己的亡妻,并且终生不再娶。
据说很多人都见过这个“独舞”的老人,可知道他的故事的人却少之又少。
以上就是漠河舞厅背后的故事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01 歌曲《漠河舞厅》主要讲述的是一位深情的老人用独舞怀念已经逝去多年的妻子的故事。这首歌是音乐人柳爽根据事实为背景创作的,目的是纪念矢志不渝的爱情和意外逝去的人们。
漠河舞厅讲的什么故事?
歌曲《漠河舞厅》主要讲述的是一位深情的老人用独舞怀念已经逝去多年的妻子的故事。据介绍,1987年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五·六”黑龙江漠河大兴安岭特大火灾,大火的惨烈程度真的无法想象,28个日夜才被扑灭,211人因此丧命,其中就有“张德全”的妻子康氏,他们生前没有子女,事情已经过了30多年了,老人也没有再婚,默默地守护着这份爱。
据说,老人和妻子相遇是在的冬天,次遇到那位女孩,就被女孩吸引了,随会这份爱越来越强烈。为了多看几眼女孩,便让女孩教自己跳舞,那件旧仓库之后成了他们的私密舞厅,这是老人珍贵的记忆。谁能想到,一场大火将二人分开。到仓库跳舞的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老人在离仓库旧址不远的一条街道,开设了一家舞厅,名字叫“漠河舞厅”。
其实柳爽以老人口吻写的信件《再见了晚星》提到过,柳爽在黑龙江漠河采风时偶遇了叫“张德全”的老人,不过只是化名,两人交谈了大约五分钟时间,柳爽也只得到了一些简单的信息,时间、地点、人物、火灾,然后得到老人的同意后,回到立刻作词作曲,根据事实为背景,进行了二次创作,以纪念矢志不渝的爱情和意外逝去的人们。
可以看出,老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并没有随时间的流逝而减弱,反而,日子一天一天过去,老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也越来越重,他会带着对妻子的承诺,领略人间浪漫瞬间,就如妻子还在身边一样,一同见证这世上的所有浪漫!
漠河舞厅讲的是什么故事
漠河舞厅讲的是什么故事,因为一段凄美爱情故事,音乐人柳爽创作的歌曲《漠河舞厅》登陆各大音乐热榜。而歌曲背后的故事也打动了无数人。漠河舞厅讲的是什么故事。
漠河舞厅讲的是什么故事1
2020 年,音乐人柳爽前往漠河,在当地的舞厅里遇到一个特别的老人。
在舞厅里款款舞动的人们,大多都有舞伴,他们手搭着手、肩并着肩,在紫红色的灯光中浪漫舞动。
唯有这位老人,独自一人在舞池里起舞。
柳爽和老人共舞
一曲跳罢,柳爽上前找老人攀谈,才从他嘴里得知一个悲伤而浪漫的故事:
1987 年,大兴安岭地区发生举国震惊的“五六特大森林火灾”,约 211 人在火灾中丧生,张德全(同音)老人的妻子也命丧于烈火之中。
妻子发生意外时,两人还没有孩子,但在此后的三十多年时光里,张德全并没有选择再婚。
他只记得妻子喜欢跳舞,经常拉着他在就仓库里,点起灯练舞。
所以,在此后的很多年里,他常常在舞厅独舞,以此表达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征得老人的同意,柳爽在回来以后,以老人的口吻,在公众号上创作了一篇写给亡妻的信件《再见了晚星》:
除此之外,他以这段往事为灵感,创作了一首名为《漠河舞厅》的单曲,在 2020 年 3 月发表:
诚然,从艺术创作的层面进行讨论,《漠河舞厅》算不上一首前卫、创新之作。
它的旋律、编曲都动听又似曾相识,文本中用到的各种意象、修辞(如“晚星”“大雪”“极光”)同样能在前几年的民谣大潮中找到许多踪迹。
但动人的创作背景,为作品本身覆上了一层真挚、恳切的滤镜,让听众在悦耳之外,收获浪漫、温情、感动与伤怀。
这种体验如此复杂,却又如此美好。
作品发布后,柳爽本人的团队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做什么宣传,但 1 年之后,《漠河舞厅》成为了一首被算法选中的作品,在短视频平台上迅速走红。
如今,它已经成为各大 APP 上搜索量的大热单曲,单日搜索次数破千万:
不过,名利成为了一把双刃剑,在经历初的狂喜之后,柳爽开始感到困扰。
各大平台上,有不少恶意解读《漠河舞厅》背景故事的文章出现;许多网友在路边随便找到一个独舞的老人,就拍下视频,说那是张德全,传播虚信息;数以万计的恶搞改编,让一个原本略显悲伤的故事,变得轻浮无比。
爆红之后,一些光怪陆离的现象,令他感到不适。
更令柳爽愤怒的是,许多人说他的作品粗糙、不合逻辑,甚至质疑这是“凭空冒出来的网红歌手”,将他和乐队在一起摸爬滚打的 4 年努力全面抹杀。
为此,他在近期又发布了一篇名为《通缉在逃“晚星”》的文章,呼吁媒体不要来骚扰他,也别想再去要到“张德全”的,还老人一个清静。同时,也呼吁网友们停止恶意解读、恶搞改编,让一些音乐在更加健康合理的情况下得到推广:
事到如今,人们很难再通过与“张德全”的联系,知悉故事的真伪和更多细节。
至于围绕音乐作品本身展开的'的恶搞风波、高下之争,认真审视一番,会发现也是极为无聊的。
我始终觉得,只要你曾经从一首歌里收获到一些久违的感动,那么,它的存在就是意义非凡的。
不知道这首《漠河舞厅》,是不是也曾经感动到你。
漠河舞厅讲的是什么故事2
因为一段凄美爱情故事,音乐人柳爽创作的歌曲《漠河舞厅》登陆各大音乐热榜。而歌曲背后一位老人用独舞怀念逝去妻子的故事也打动了无数人。柳爽将老人独舞的动图发在了网上,并配文称,这位张德全(同音)老人便是《漠河舞厅》的原型人物。
10月25日,黑龙江省漠河市文体广电和在其认证的短视频平台账号上发布了一条关于《漠河舞厅》的内容介绍视频。
《漠河舞厅》背后故事令人泪目
1987年5月,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200余人,其中就包括张德全的妻子康氏。
悲剧发生前,两人未育有子女,康氏走后的三十余年,张德全老人未再婚。康氏生前爱跳舞,两人恋爱时常常溜进堆满杂物的仓房,点起一盏灯,在狭小的空地上练习舞蹈,“无数的谷物粉末上下纷飞,像是在为二人伴舞的精灵”。这一幕,也是张德全老人这辈子珍贵的回忆。
后来,在距离仓房不远的地方有人开了一家舞厅,每当夜幕降临,张德全总是会独自到舞厅里跳舞。音乐人柳爽在漠河采风期间,偶然得知了这个故事,在征得老人的同意后,他创作了歌曲《漠河舞厅》,以此歌献给所有因为不幸而逝去的生命。
“漠河舞厅”如今在哪儿?
据新京报,11月2日,漠河市文体广电和一名表示,老人的事情是真实存在的,他的妻子确实在大火中了,至于舞厅的情况,表示不太清楚,但目前漠河只有一家舞厅,位于漠河市38区。
企查查APP显示,漠河市范围内,名称含“舞厅”在业存续的企业仅一家,法定代表人为李某,注册资本5万元,该舞厅注册于2021年10月29日,经营范围包括歌舞娱乐活动、食品销售,注册地址为漠河市38区。
漠河舞厅背景故事
漠河舞厅背景故事,近日,音乐人柳爽去年创作的《漠河舞厅》突然火了。这首歌曲以极快的速度在网络上发酵升温,很多热心网友都在打听独舞的老人。漠河舞厅背景故事。
漠河舞厅背景故事1
张德全老人,1987年爱妻不幸丧生火海,往后三十年,未再娶。爱化成三十年长信思念.康氏生前很爱跳舞,漠河舞厅里,他一个人舞蹈旁人诧异,但他知道她一直在身旁。
一个老人跨越几十年,跨越生与的爱与思念,满腔思念与深情,都化作舞步,再跳完剩下的半支舞曲,在凉薄的世界,总有人深情的活着。这个故事让人很感动,爱情真的很美好,如果能有一个相爱的人生活在一起是美好的,拥有时一定要珍惜。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对古典爱情的向往吧,毕竟,现在很多人所接触到的,不过是快餐爱情。我也听了这首歌,也喜欢这首歌,我更喜欢创作者的纯粹,就像在自己心里独守一份情愫,不希望被喧嚣打扰。
我没去过漠河舞厅,这首歌让我想起了美丽的漠河,那个安静美好的小城,我去过两次,一趟是在夏天,一趟是在冬季,都好,而冬天的漠河,有独特的魅力,零下几十度的.天气都掩盖不住的美丽。冰天雪地似乎把一切都冻结了,除了情感。听着这首歌,想起关于漠河的回忆,就觉得,活着真好。
漠河舞厅背景故事2
近日,音乐人柳爽去年创作的《漠河舞厅》突然火了。歌曲的背后,一位老人用独舞怀念逝去妻子的故事,打动了无数人。因为这首歌,很多人才知道三十多年前大兴安岭曾发生火灾,并对漠河这个能看到北极光的东北小城产生了兴趣。
一首有故事的歌
去年,歌手柳爽创作了歌曲《漠河舞厅》,并以视角写下了一篇书信《再见了,晚星》,讲述了这首歌的创作背景。
据柳爽介绍,大兴安岭火灾发生30年后,有一次他去漠河采风,走进一家舞厅,看到一位老人在独自跳舞,于是和老人聊了大约5分钟。老人说,在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中,他的妻子了,妻子生前特别爱跳舞,他们也没有孩子,这些年他会时常一个人来到舞厅跳舞,怀念妻子。
视频截图
34年前的1987年5月,大兴安岭突发森林火灾,造成漠河211人不幸,五万余人无家可归。据当地记载,大火过后,一排排整齐的民房只剩下孤伶伶的烟囱,到处都是断壁残垣,过火面积达101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 5亿多元,间接经济损失近70亿元。
有人感动于忠贞的爱情
歌曲以极快的速度在网络上发酵升温,很多热心网友都在打听独舞的老人。为回应网友关切,近一周,漠河文体在网上连续发布了几条和《漠河舞厅》相关的音乐短视频。
其中一则视频中说,独舞的老人名叫张德全,妻子姓康,两人恋爱时常常溜进堆满杂物的仓房,点起一盏灯,在狭小的空地上练习舞蹈,“无数的谷物粉末上下纷飞,像是在为二人伴舞的精灵”。这一幕,也是张德全老人这辈子珍贵的回忆。爱妻不幸后,张德全一直未再娶。在漠河舞厅里,他一个人舞蹈,旁人诧异,但他知道她一直在身旁……
老人独舞的舞厅,如今还在。据舞厅老板李先生说,他对老人有印象,开业之初,老人独自一人连着跳了好几天的舞,后来断断续续地来,近有一阵子没来了。
在很多人眼中,“漠河舞厅” 不仅仅是一首歌,还是一个关于忠贞和坚守的爱情故事,更是一个时代留下的印记。一位漠河当地人说:" 故事或许有艺术加工的成分,但至不渝的爱情故事很可能发生在老漠河人当中。"一位网友发布微博说," 有的人,选择与往事共舞,在一个人的舞蹈中一遍遍思念。"
有人记起了那场灾难
很多年轻人因为这首歌,知道了大兴安岭1987年发生过的特大森林火灾。
在漠河开养生馆的魏大姐,退休前在当地林场上班,曾亲历那场大火:“1987年嘛,晚上6点多,天还没黑呢,我从林场刚下班,在家看电视,听到外面大喊着火,我朝窗户一瞅,通红通红的火朝县城这边冲过来。”魏大姐的父亲当年在县城一家行政机关工作,事发时在外地,“回来之后,一座县城就这么没了,父亲当时哭的样子,我至今都还记得”。魏大姐还记得,这场火过后,漠河很多人暂时都离开了家乡,还有很多外地人来到漠河参与援建。
当《漠河舞厅》的旋律在网络上流传时,漠河市五六火灾纪念馆副馆长马景春也接到了很多电话。作为当年的火灾亲历者,当年她是一名初一的学生。她说,火灾给人留下的记忆是毁灭不掉的,在那场火灾中,涌现了很多感人的瞬间,不仅存在于档案中,还活在老漠河人的心中。马景春说:" 我其实特别感谢大家、感谢媒体,对漠河的关注,也感谢柳爽,感谢人们没有忘记这场灾难中离去的人。"
漠河市文体广电和冯广庆说,火灾对一个城市的伤害很大,“对于火灾,我们既要有警示左右,也不能忘了当时发生的事情,我们希望这个城市能越来越好”。
舞厅勾起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进舞厅跳舞,曾是当时的年轻人潮的娱乐活动。老人独舞的舞厅,也唤起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根据歌曲发表时间和歌中故事,当地人依稀猜出了这间舞厅。它位于一间地下室,牌匾并不招摇。太阳下山后,音乐和灯光一样,会打进这间幽暗的房间中。这也是这个小城如今仅存的一家舞厅。
老板李先生说,舞厅依旧在营业,一张门票5元钱。因为自己喜欢跳舞,他投资开了这个舞厅,晚上营业,白天李先生也有自己的工作。来舞厅的很多都是林场退休的老人,年龄在60岁左右,年轻的也有四五十岁。李先生说,不管赚不赚钱,他都希望能把舞厅开下去,让漠河的老人有个休闲的场所。
魏大姐18岁那年,正是在这家舞厅学会了跳舞,她还记得当时舞厅名叫“满庭芳”。如今,魏大姐偶尔去上一次,舞池里会有十几对舞伴,都是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现在年轻人不去舞厅了,都去搞健身了,跳的是健身舞”。
冯广庆表示,舞厅其实是时代的印记,漠河周边是林区,冬季寒冷,没有娱乐选择,当新潮的东西进入这个城市,音乐响起来了,人们可以走到简易的舞池中间跳舞," 就像在一个沙漠里,终于有小苗破土而出"。
01 歌曲《漠河舞厅》主要讲述的是一位深情的老人用独舞怀念已经逝去多年的妻子的故事。这首歌是音乐人柳爽根据事实为背景创作的,目的是纪念矢志不渝的爱情和意外逝去的人们。
漠河舞厅讲的什么故事?
歌曲《漠河舞厅》主要讲述的是一位深情的老人用独舞怀念已经逝去多年的妻子的故事。据介绍,1987年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五·六”黑龙江漠河大兴安岭特大火灾,大火的惨烈程度真的无法想象,28个日夜才被扑灭,211人因此丧命,其中就有“张德全”的妻子康氏,他们生前没有子女,事情已经过了30多年了,老人也没有再婚,默默地守护着这份爱。
据说,老人和妻子相遇是在的冬天,次遇到那位女孩,就被女孩吸引了,随会这份爱越来越强烈。为了多看几眼女孩,便让女孩教自己跳舞,那件旧仓库之后成了他们的私密舞厅,这是老人珍贵的记忆。谁能想到,一场大火将二人分开。到仓库跳舞的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老人在离仓库旧址不远的一条街道,开设了一家舞厅,名字叫“漠河舞厅”。
其实柳爽以老人口吻写的信件《再见了晚星》提到过,柳爽在黑龙江漠河采风时偶遇了叫“张德全”的老人,不过只是化名,两人交谈了大约五分钟时间,柳爽也只得到了一些简单的信息,时间、地点、人物、火灾,然后得到老人的同意后,回到立刻作词作曲,根据事实为背景,进行了二次创作,以纪念矢志不渝的爱情和意外逝去的人们。
可以看出,老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并没有随时间的流逝而减弱,反而,日子一天一天过去,老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也越来越重,他会带着对妻子的承诺,领略人间浪漫瞬间,就如妻子还在身边一样,一同见证这世上的所有浪漫!
漠河舞厅讲的是什么故事
漠河舞厅讲的是什么故事,因为一段凄美爱情故事,音乐人柳爽创作的歌曲《漠河舞厅》登陆各大音乐热榜。而歌曲背后的故事也打动了无数人。漠河舞厅讲的是什么故事。
漠河舞厅讲的是什么故事1
2020 年,音乐人柳爽前往漠河,在当地的舞厅里遇到一个特别的老人。
在舞厅里款款舞动的人们,大多都有舞伴,他们手搭着手、肩并着肩,在紫红色的灯光中浪漫舞动。
唯有这位老人,独自一人在舞池里起舞。
柳爽和老人共舞
一曲跳罢,柳爽上前找老人攀谈,才从他嘴里得知一个悲伤而浪漫的故事:
1987 年,大兴安岭地区发生举国震惊的“五六特大森林火灾”,约 211 人在火灾中丧生,张德全(同音)老人的妻子也命丧于烈火之中。
妻子发生意外时,两人还没有孩子,但在此后的三十多年时光里,张德全并没有选择再婚。
他只记得妻子喜欢跳舞,经常拉着他在就仓库里,点起灯练舞。
所以,在此后的很多年里,他常常在舞厅独舞,以此表达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征得老人的同意,柳爽在回来以后,以老人的口吻,在公众号上创作了一篇写给亡妻的信件《再见了晚星》:
除此之外,他以这段往事为灵感,创作了一首名为《漠河舞厅》的单曲,在 2020 年 3 月发表:
诚然,从艺术创作的层面进行讨论,《漠河舞厅》算不上一首前卫、创新之作。
它的旋律、编曲都动听又似曾相识,文本中用到的各种意象、修辞(如“晚星”“大雪”“极光”)同样能在前几年的民谣大潮中找到许多踪迹。
但动人的创作背景,为作品本身覆上了一层真挚、恳切的滤镜,让听众在悦耳之外,收获浪漫、温情、感动与伤怀。
这种体验如此复杂,却又如此美好。
作品发布后,柳爽本人的团队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做什么宣传,但 1 年之后,《漠河舞厅》成为了一首被算法选中的作品,在短视频平台上迅速走红。
如今,它已经成为各大 APP 上搜索量的大热单曲,单日搜索次数破千万:
不过,名利成为了一把双刃剑,在经历初的狂喜之后,柳爽开始感到困扰。
各大平台上,有不少恶意解读《漠河舞厅》背景故事的文章出现;许多网友在路边随便找到一个独舞的老人,就拍下视频,说那是张德全,传播虚信息;数以万计的恶搞改编,让一个原本略显悲伤的故事,变得轻浮无比。
爆红之后,一些光怪陆离的现象,令他感到不适。
更令柳爽愤怒的是,许多人说他的作品粗糙、不合逻辑,甚至质疑这是“凭空冒出来的网红歌手”,将他和乐队在一起摸爬滚打的 4 年努力全面抹杀。
为此,他在近期又发布了一篇名为《通缉在逃“晚星”》的文章,呼吁媒体不要来骚扰他,也别想再去要到“张德全”的,还老人一个清静。同时,也呼吁网友们停止恶意解读、恶搞改编,让一些音乐在更加健康合理的情况下得到推广:
事到如今,人们很难再通过与“张德全”的联系,知悉故事的真伪和更多细节。
至于围绕音乐作品本身展开的'的恶搞风波、高下之争,认真审视一番,会发现也是极为无聊的。
我始终觉得,只要你曾经从一首歌里收获到一些久违的感动,那么,它的存在就是意义非凡的。
不知道这首《漠河舞厅》,是不是也曾经感动到你。
漠河舞厅讲的是什么故事2
因为一段凄美爱情故事,音乐人柳爽创作的歌曲《漠河舞厅》登陆各大音乐热榜。而歌曲背后一位老人用独舞怀念逝去妻子的故事也打动了无数人。柳爽将老人独舞的动图发在了网上,并配文称,这位张德全(同音)老人便是《漠河舞厅》的原型人物。
10月25日,黑龙江省漠河市文体广电和在其认证的短视频平台账号上发布了一条关于《漠河舞厅》的内容介绍视频。
《漠河舞厅》背后故事令人泪目
1987年5月,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200余人,其中就包括张德全的妻子康氏。
悲剧发生前,两人未育有子女,康氏走后的三十余年,张德全老人未再婚。康氏生前爱跳舞,两人恋爱时常常溜进堆满杂物的仓房,点起一盏灯,在狭小的空地上练习舞蹈,“无数的谷物粉末上下纷飞,像是在为二人伴舞的精灵”。这一幕,也是张德全老人这辈子珍贵的回忆。
后来,在距离仓房不远的地方有人开了一家舞厅,每当夜幕降临,张德全总是会独自到舞厅里跳舞。音乐人柳爽在漠河采风期间,偶然得知了这个故事,在征得老人的同意后,他创作了歌曲《漠河舞厅》,以此歌献给所有因为不幸而逝去的生命。
“漠河舞厅”如今在哪儿?
据新京报,11月2日,漠河市文体广电和一名表示,老人的事情是真实存在的,他的妻子确实在大火中了,至于舞厅的情况,表示不太清楚,但目前漠河只有一家舞厅,位于漠河市38区。
企查查APP显示,漠河市范围内,名称含“舞厅”在业存续的企业仅一家,法定代表人为李某,注册资本5万元,该舞厅注册于2021年10月29日,经营范围包括歌舞娱乐活动、食品销售,注册地址为漠河市38区。
漠河舞厅背景故事
漠河舞厅背景故事,近日,音乐人柳爽去年创作的《漠河舞厅》突然火了。这首歌曲以极快的速度在网络上发酵升温,很多热心网友都在打听独舞的老人。漠河舞厅背景故事。
漠河舞厅背景故事1
张德全老人,1987年爱妻不幸丧生火海,往后三十年,未再娶。爱化成三十年长信思念.康氏生前很爱跳舞,漠河舞厅里,他一个人舞蹈旁人诧异,但他知道她一直在身旁。
一个老人跨越几十年,跨越生与的爱与思念,满腔思念与深情,都化作舞步,再跳完剩下的半支舞曲,在凉薄的世界,总有人深情的活着。这个故事让人很感动,爱情真的很美好,如果能有一个相爱的人生活在一起是美好的,拥有时一定要珍惜。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对古典爱情的向往吧,毕竟,现在很多人所接触到的,不过是快餐爱情。我也听了这首歌,也喜欢这首歌,我更喜欢创作者的纯粹,就像在自己心里独守一份情愫,不希望被喧嚣打扰。
我没去过漠河舞厅,这首歌让我想起了美丽的漠河,那个安静美好的小城,我去过两次,一趟是在夏天,一趟是在冬季,都好,而冬天的漠河,有独特的魅力,零下几十度的.天气都掩盖不住的美丽。冰天雪地似乎把一切都冻结了,除了情感。听着这首歌,想起关于漠河的回忆,就觉得,活着真好。
漠河舞厅背景故事2
近日,音乐人柳爽去年创作的《漠河舞厅》突然火了。歌曲的背后,一位老人用独舞怀念逝去妻子的故事,打动了无数人。因为这首歌,很多人才知道三十多年前大兴安岭曾发生火灾,并对漠河这个能看到北极光的东北小城产生了兴趣。
一首有故事的歌
去年,歌手柳爽创作了歌曲《漠河舞厅》,并以视角写下了一篇书信《再见了,晚星》,讲述了这首歌的创作背景。
据柳爽介绍,大兴安岭火灾发生30年后,有一次他去漠河采风,走进一家舞厅,看到一位老人在独自跳舞,于是和老人聊了大约5分钟。老人说,在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中,他的妻子了,妻子生前特别爱跳舞,他们也没有孩子,这些年他会时常一个人来到舞厅跳舞,怀念妻子。
视频截图
34年前的1987年5月,大兴安岭突发森林火灾,造成漠河211人不幸,五万余人无家可归。据当地记载,大火过后,一排排整齐的民房只剩下孤伶伶的烟囱,到处都是断壁残垣,过火面积达101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 5亿多元,间接经济损失近70亿元。
有人感动于忠贞的爱情
歌曲以极快的速度在网络上发酵升温,很多热心网友都在打听独舞的老人。为回应网友关切,近一周,漠河文体在网上连续发布了几条和《漠河舞厅》相关的音乐短视频。
其中一则视频中说,独舞的老人名叫张德全,妻子姓康,两人恋爱时常常溜进堆满杂物的仓房,点起一盏灯,在狭小的空地上练习舞蹈,“无数的谷物粉末上下纷飞,像是在为二人伴舞的精灵”。这一幕,也是张德全老人这辈子珍贵的回忆。爱妻不幸后,张德全一直未再娶。在漠河舞厅里,他一个人舞蹈,旁人诧异,但他知道她一直在身旁……
老人独舞的舞厅,如今还在。据舞厅老板李先生说,他对老人有印象,开业之初,老人独自一人连着跳了好几天的舞,后来断断续续地来,近有一阵子没来了。
在很多人眼中,“漠河舞厅” 不仅仅是一首歌,还是一个关于忠贞和坚守的爱情故事,更是一个时代留下的印记。一位漠河当地人说:" 故事或许有艺术加工的成分,但至不渝的爱情故事很可能发生在老漠河人当中。"一位网友发布微博说," 有的人,选择与往事共舞,在一个人的舞蹈中一遍遍思念。"
有人记起了那场灾难
很多年轻人因为这首歌,知道了大兴安岭1987年发生过的特大森林火灾。
在漠河开养生馆的魏大姐,退休前在当地林场上班,曾亲历那场大火:“1987年嘛,晚上6点多,天还没黑呢,我从林场刚下班,在家看电视,听到外面大喊着火,我朝窗户一瞅,通红通红的火朝县城这边冲过来。”魏大姐的父亲当年在县城一家行政机关工作,事发时在外地,“回来之后,一座县城就这么没了,父亲当时哭的样子,我至今都还记得”。魏大姐还记得,这场火过后,漠河很多人暂时都离开了家乡,还有很多外地人来到漠河参与援建。
当《漠河舞厅》的旋律在网络上流传时,漠河市五六火灾纪念馆副馆长马景春也接到了很多电话。作为当年的火灾亲历者,当年她是一名初一的学生。她说,火灾给人留下的记忆是毁灭不掉的,在那场火灾中,涌现了很多感人的瞬间,不仅存在于档案中,还活在老漠河人的心中。马景春说:" 我其实特别感谢大家、感谢媒体,对漠河的关注,也感谢柳爽,感谢人们没有忘记这场灾难中离去的人。"
漠河市文体广电和冯广庆说,火灾对一个城市的伤害很大,“对于火灾,我们既要有警示左右,也不能忘了当时发生的事情,我们希望这个城市能越来越好”。
舞厅勾起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进舞厅跳舞,曾是当时的年轻人潮的娱乐活动。老人独舞的舞厅,也唤起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根据歌曲发表时间和歌中故事,当地人依稀猜出了这间舞厅。它位于一间地下室,牌匾并不招摇。太阳下山后,音乐和灯光一样,会打进这间幽暗的房间中。这也是这个小城如今仅存的一家舞厅。
老板李先生说,舞厅依旧在营业,一张门票5元钱。因为自己喜欢跳舞,他投资开了这个舞厅,晚上营业,白天李先生也有自己的工作。来舞厅的很多都是林场退休的老人,年龄在60岁左右,年轻的也有四五十岁。李先生说,不管赚不赚钱,他都希望能把舞厅开下去,让漠河的老人有个休闲的场所。
魏大姐18岁那年,正是在这家舞厅学会了跳舞,她还记得当时舞厅名叫“满庭芳”。如今,魏大姐偶尔去上一次,舞池里会有十几对舞伴,都是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现在年轻人不去舞厅了,都去搞健身了,跳的是健身舞”。
冯广庆表示,舞厅其实是时代的印记,漠河周边是林区,冬季寒冷,没有娱乐选择,当新潮的东西进入这个城市,音乐响起来了,人们可以走到简易的舞池中间跳舞," 就像在一个沙漠里,终于有小苗破土而出"。
漠河舞厅背后的故事是什么?漠河舞厅是柳爽的一首歌,歌曲背后的故事原型令人动容,是在经历1987年漠河特大火灾老人张德全的故事,具体怎么回事呢?一起来看看吧。
漠河舞厅背后的故事是什么
一、背后故事
下图中在舞厅独自舞蹈的老人,便是《漠河舞厅》背景故事中的原型人物张德全(同音)老人。在1987年举国震惊的“五·六”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中,他的爱妻不幸丧生火海,往后30余年,老人未再婚,二人生前也未育有子女。
而老人的妻子生前很爱跳舞,他们甚至常常在旧仓库里,点起灯一起舞蹈,这个习惯也一直保留至今。
柳爽决定以音乐的形式将这个故事记录下来,在征得老人同意后,返京创作了《漠河舞厅》这首作品。不仅纪念这段来自于半个世纪前的故事,也将它献给所有因不幸而逝去的、美好的生命。更送给那些,赋予离去生命继续存在意义的,拥有着爱的人们。
二、1987漠河特大火灾
1987年5月6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的西林吉、图强、阿木尔、塔河4个所属的几处林场同时起火,引起新成立以来的一次特大森林火灾,震惊国内外。由58800多名军、警、民(其中官兵3.4万人,森警、消防干警和专业扑火人员2100多人,预备役民兵、林业职工和群众2.27万人)经过28个昼夜的奋力扑救,于6月2日火场明火、余火、暗火全部熄灭,火场清理完毕,取得扑火胜利。
至此,直接的大兴安岭扑火取得了全面的胜利。此次特大森林火灾火场总面积为1.7万平方千米(包括境外部分),境内森林受害面积101万公顷,大火中丧生211人,烧伤266人,受灾居民1万多户,灾民5万余人。致使的生命财产、的森林资源损失惨重,生态环境遭受巨大破坏,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5亿多元,间接损失达69.13亿元。
近晚星就像你的眼睛,又放火这句歌词非常火爆,里很多视频背景音乐都是这首歌,据悉这句歌词是来自漠河舞厅这是歌,这首歌背后有一个非常感人的爱情故事,那么漠河舞厅背后的故事是什么?下面我为大家带来漠河舞厅背后的故事简述,感兴趣的小伙伴一起来看一下吧。
1987年5月,大兴安岭地区发生了特大火灾,火灾席卷了漠河这座城市。在那场大火中,211人葬身火海,5万余人无家可归。
大火过后,整齐的民房只剩下了孤零零的烟囱,到处都是焦土和废墟。
在这场火灾中,一个老人失去了热爱跳舞的妻子。自那以后,老人经常在漠河舞厅独舞,他用这种方式纪念自己的亡妻,并且终生不再娶。
据说很多人都见过这个“独舞”的老人,可知道他的故事的人却少之又少。
以上就是漠河舞厅背后的故事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旋律小众,故事感人,众人合唱情绪悲痛。
这首歌是柳爽根据张德全老人的事迹改编的,张德权的妻子非常喜欢跳舞,他们夫妇在年轻的时候经常去家旁边的一个小仓库里跳舞,但是在40年前,因为一场火灾夺去了张德全妻子的生命,但是张德全多年以来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妻子,后来他在仓库的小旁边开设了一家舞厅,在舞厅中经常放着妻子喜欢的音乐,每次音乐响起时他仿佛又看到妻子出现在自己的面前,这一刻是老人快乐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