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和老鼠手游攀山技巧_猫和老鼠带着道具
1 2025-04-16 10:00:44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出自宋末诗人张炎的《清平乐》,是张炎赠给他的学生陆行直的词。 意思是:只看到一片梧桐树叶飘落 不知道秋天已来了多久。 纯手打,望采纳,谢谢
一枝梧桐叶不知多少秋声的英文_一枝梧叶一声秋
一枝梧桐叶不知多少秋声的英文_一枝梧叶一声秋
[张炎] 秋蝉 清平乐 候蛩凄断。人语西风岸。月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含有叶字的诗句飞花令: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杜牧·唐 【释义】:停下车来,是因为爱赏枫林晚景,那经霜的枫叶竟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火红。 2、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采莲曲》王昌龄·唐 【释义】:一群采莲的少女,她们的裙子绿得像荷叶一样,红润的脸颊与盛开的荷花相映增美。 3、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苏幕遮》范仲淹·宋 【释义】:白云满天,黄叶遍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4、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宋 【释义】: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
5、慈姑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不见还。——《江南行》张朝·唐 【释义】:年茨菰叶烂的时候在西湾送别,眼下又已是荷花盛开了,可盼望的人还没有回家 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宋 【释义】:连绵无尽与天相接的荷叶一片碧绿,与太阳交相辉映的荷花格外红艳。 7、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贺知章·唐 【释义】:不知那丝丝柳叶是谁裁出,原来二月的春风像巧匠手中的剪刀。 8、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宋 【释义】: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9、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长恨歌》白居易·唐 【释义】:春风吹的时候桃李花就要开了。 秋雨来的时候梧桐就要落叶了。
10、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感遇》张九龄·唐 【释义】:兰草到了春天长得分外繁盛,桂花到了秋天开得十分皎洁。
……
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出处:贺知章《咏柳》
2、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出处: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3、万叶千声皆是恨。——出处: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4、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出处:白居易《采莲曲》
5、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出处:秦观《秋日月团新碾瀹花瓷》
6、莲子已成荷叶老。——出处:李清照《怨王孙湖来波浩渺》
7、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出处:温庭筠《送人东游》
8、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出处: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9、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出处:马戴《灞上秋居》
10、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出处: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11、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出处: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12、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出处:鱼玄机《江陵愁望寄子安》
13、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出处:宣宗宫人《题红叶》
14、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出处:戚继光《望阙台》
15、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出处:晏几道《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16、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出处: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17、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出处:韦庄《女冠子昨夜夜半》
18、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出处:左思《咏史》
19、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出处:陶渊明《酬刘柴桑》
20、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出处: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21、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出处:李商隐《风雨》
22、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出处:王维《渭川田家》
23、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出处:许浑《咸阳城东楼》
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
2.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3.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陶渊明《拟古》
4.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萧纲《折杨柳》
5.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柳恽《捣衣诗》
6.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7.一叶飘落而知秋 一叶勃发而见春。
8.萧条景色今又是,一叶飘零知秋至;
望尽天涯枯黄景,北雁南飞离乡日。
恼秋恶秋却为何,感时伤情多凄字;
对镜白发知秋少,拨云见日重振翅。
9.树欲静而风不止叶飘零而风依行
10.秋叶未尽催秋风,冷夜难眠对孤灯;
云开星稀月弄影,池中鸳鸯绕颈瞑.
常有相思挥不去,岂盼起舞上九重;
欲说还休心中事,忆人尽在不言中.
11.一花一世界,一叶一,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
霜染满林红,萧疎夕照中。
曾供写秋怨,流出上阳宫。
露水荷叶珠儿现,
是奴家痴心肠把线来穿。
谁知你水性儿多更变:
这边分散了,又向那边圆。
没真性的冤家也,随着风儿转。
我画蓝江水悠悠,
爱晚亭上枫叶愁。
秋月溶溶照佛寺,
香烟袅袅绕经楼。
秋来到,渐渐凉,
寒雁儿往南翔。
梧桐树,叶又黄。
好凄凉,绣被儿空闲了半张。
秋深是枫树叶,
染透猩猩血。
风酿楚天秋,
霜浸吴江月。
明日落红多去也!
一声梧叶一声秋,
一点芭蕉一点愁,
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
叹新丰孤馆人留。
枕上十年事,
江南二老忧,
都到心头。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宫粉雕痕,仙云堕影,无人野水荒湾。
西石埋香,金沙锁骨连环。
南楼不恨吹横笛,恨晓风千里关山。
半飘零、庭上黄昏,月冷阑干。
寿阳空理愁鸾,问谁调玉髓,暗补香瘢?
细雨归鸿,孤山无限春寒。
离魂难倩招清些,梦缟衣解溪边。
愁人、啼鸟晴明,叶底清圆。
苑墙曲曲柳冥冥,
人静山空见一灯。
荷叶似云香不断,
小船摇曳入西陵。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红叶黄花秋意晚,
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
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
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
红笺为无色。
望处雨收云断,凭栏悄悄,目送秋光。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
水风轻、萍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遗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洒会,几孤,屡变星霜。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
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
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晶乱蝉分。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揉破黄金万点轻,
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
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
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
却无情。
纷纷坠叶飘香砌,
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1]帘卷玉楼空,
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
月华如练,
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
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敧,
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2]此事,
眉间心上,
无计相回避。
秋山无云复[1]可风[2],溪头看月出深松[3]。
草堂不闭石床静,叶间坠露声重重[4]。
枫叶千枝复万枝,
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
日夜东流无歇时。
水荇斜牵绿藻浮,柳丝和叶卧清流。
何时得向溪头赏,旋摘菱花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月到,犹自梦
捩碧融青瑞色新,
陶成先得贡吾君。
巧剜明月染春水,
轻施薄冰盛绿云。
古镜破苔当席上,
嫩荷涵露别江滨。
中山竹叶香初发,
多病那堪中十分。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溪清白石出,
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
空翠湿人衣。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2.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3.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4.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5.斛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6.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7.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8.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9.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10.暂时花戴雪,几处叶沉波。
11.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
12.魂来枫叶青,魂返关塞黑。
13.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14.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15.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16.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
17.凿井交棕叶,开渠断竹根。
18.柔条纷冉冉,叶落何翩翩。
19.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20.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21.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22.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23.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24.相思黄叶落,白青苔。
25.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
26.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
27.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28.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29.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30.一杯椒叶酒,未敌泪千行。
31.鸟栖红叶树,月照青苔地。
32.流处水花急,吐时云叶鲜。
33.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34.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
35.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36.槐树夹道植,枝叶俱冥蒙。
37.株株遥各各,叶叶相重重。
38.攀崖照石镜,千叶入松门。
39.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40.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
41.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42.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43.榆柳飘枯叶,风雨倒横查。
44.影飘垂叶外,香度落花前。
月初今夜鸟。殖民叶子中。
清平乐·候蛩凄断
朝代:宋代
作者:张炎
原文:
候蛩凄断。人语西风岸。月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
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译文
采集花草的姑娘巳经无踪无影,我也顿时失去游山玩水的心情。流落异乡总是以写诉说愁苦,那有心思细细欣赏春天的光景。
去年的燕子已飞向辽远的南方,今年的燕子该落在谁家的梁栋?暮春三月不要听那夜间的风雨,雨声不催花开,但见遍地落红。
你说的“宋词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不是很全面,应该是宋词“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出自宋代张炎的《清平乐·候蛩凄断》中。
一、全词
《清平乐·候蛩凄断》
候蛩凄断,人语西风岸。
月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
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二、作者情况
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词人周密相交。张炎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张炎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三、创作背景
此词见于《山中白云词》卷四。原是张炎赠给他的学生陆行直(又称陆辅之)的。其时,张炎年五十三岁。
四、译文及注释
译文
蟋蟀哀鸣欲断魂,秋风萧瑟秋江岸,人与秋虫共鸣。冷月落沙洲,澄江如彩绢,千里芦花望断,不见归雁行踪。
默默愁煞庾信,可怜夜夜脉脉含离情。只有那一叶梧桐悠悠下,不知寄托了多少秋凉悲声!
注释
1.清平乐: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清平乐令》、《忆萝花》、《醉东风》等。双调四十六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平韵。又一体,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仄韵。
2.蛩(qióng):蟋蟀。
3.练:素白未染之熟绢。
4.芦花:芦絮。芦苇花轴上密生的白毛。
5.愁损:愁杀。
6.兰成:北周庾信的小字。
7.关情:动心,牵动情怀。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出自宋末诗人张炎的《清平乐》
全文如下:
候蛩凄断,人语西风岸。月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
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译文:
蟋蟀哀鸣欲断魂,
秋风萧瑟秋江岸,人语秋虫共鸣。
冷月落沙洲,澄江如彩绢,
千里芦花望断,不见归雁行踪。
默默愁煞庾信,
可怜夜夜脉脉含离情。
只有那一叶梧桐悠悠下,
不知寄托了多少秋凉悲声!
赏析:
此词在艺术上是成功的,从选景的巧妙,从言情的深远,都极具特色。其笔调精练,含蓄;其风韵幽雅独特;其意境清空淡远;其情感真切感人。正是由于这样的造诣,张炎的“秋词”可以与宋玉的《九辩》、欧阳修的《秋声赋》并列。清代陈廷焯评价说:玉田工于造句,每令人拍案叫绝,如《清平乐》“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此类皆“精警无匹”。
此词见于《山中白云词》卷四。原是张炎赠给他的学生陆行直(又称陆辅之)的。其时,张炎年五十三岁。
据《珊瑚网》卷八记载:陆行直《清平乐·重题碧梧苍石图》序中有“候虫凄断,人语西风岸。月落沙平流水漫,惊见芦花来雁。可怜瘦损兰成,多情因为卿卿。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一词。
词中所言“卿卿”为当时陆之歌伎,才色皆称。此词定稿后关键字句有较大改动。大概是在作者收入词集时,有意为之。原词无非是写一点“花情柳思”,表达出一种艳情,而定稿则将艳情转向“愁情”——为国破为家亡而发的感慨致深的悲愁。
作者:
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祖籍凤翔成纪(今甘肃天水),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他是贵族后裔(循王张俊六世孙),也是南宋的格律派词人,父张枢,精音律,与周密为结社词友。张炎前半生在贵族家庭中度过。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落拓而终。曾从事词学研究,著有《词源》,有《山中白云词》,存词约三百首。文学史上把他和另一词人姜夔并称为“姜张”。他与宋末词人蒋捷、王沂孙、周密并称“宋末四大家”。
清平乐
候蛩凄断,人语西风岸。月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
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白话译文:
蟋蟀哀鸣欲断魂,秋风萧瑟秋江岸,人与秋虫共鸣。冷月落沙洲,澄江如彩绢,千里芦花望断,不见归雁行踪。
默默愁煞庾信,可怜夜夜脉脉含离情。只有那一叶梧桐悠悠下,不知寄托了多少秋凉悲声!
创作背景:
此词见于《山中白云词》卷四。原是张炎赠给他的学生陆行直(又称陆辅之)的。其时,张炎年五十三岁。
《清平乐·候蛩凄断》是宋末元初词人张炎创作的一首词。词上片写秋意,候蛩的哀鸣,西风的衰飒,秋月的清冷,秋江的澄净,无雁的芦花,一幅萧杀的“秋晓图”。 下片写情,道出无限“秋愁”,后一句极具概括性和艺术性,成为盖世佳句。 词选景巧妙,言情深远,笔调精练、含蓄,风韵幽雅独特,意境清空淡远,情感真切感人。
张炎(1248-约1320),南宋后一位词人,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临安(今浙江杭州)人,祖籍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贵族后裔(循王张俊六世孙)。祖父张濡,父张枢,皆能词善音律。前半生富贵无忧。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南宋亡,张炎祖父张濡被元人磔杀,家财被抄没。此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长期寓居临安,落魄而终。
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
你太傻了。
描写梧桐树的散文精选篇一:梧桐树 单位门口有三棵梧桐树,分立于两侧。每年的三四月份,花开的时节,远远的就能闻到淡淡的花香,如今在这钢筋水泥的城市,已不多见,只是在些老旧小区还能寻见。
在我心里,梧桐树是很美丽的树。我喜爱它宽阔而碧绿的叶子,笔直的躯干和梧桐花开散发出来的清香。古人常把梧桐和凤凰联系在一起,所以今人常说:“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因此在以前的平常人家,常在院子里栽种梧桐。
以前在老家的庭院也种了几棵,枝叶繁茂,遮天蔽日。夏日的夜晚,坐在树下妈妈给我讲了许多许多古代的故事,这些故事深深地打动着我幼小的心灵,令我欢乐,伴我成长。看着天上数星星,在妈怀里,不知不觉就睡着了。梦里的梧桐树的枝头常常有一对五彩斑斓的凤凰。
以后学习、工作,转眼间离开故乡已经二十年了,但故乡儿时的玩伴、童年的趣事、善良的老人以及故乡的纯朴常常涌上心头,挥之不去、难以释怀,生成了一棵多愁善感的相思树,在心里开花结果。虽说离家乡不远,却也不常回去,伴随着村里的规划开发,家乡的梧桐树也越来越少了。
记得小学一片课文中写道:“秋天来了天气凉了。一片片黄叶从树上落下来。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一叶落知天下秋,那落的叶想必是梧桐叶吧。
离别二十载,恍然如一梦。终于有一天,我买了棵梧桐树苗,种在老家的院子里。我希望它能带给我梦想、带给我希望。
春天到了,梧桐花又开了。对故乡的思念深深在我的心里。在心灵的一角,也装着我对梧桐树的思念。
在我心中定是有棵梧桐树:美丽的枝叶,笔直的躯干;儿时的记忆,深深的依恋……
描写梧桐树的散文精选篇二:梧桐花开
坐在四楼的书房里,那一缕记忆深处的异香又姗姗而来了。当那缕略带香的奇异气息探头探脑地循窗而入,我知道,季节已是进入了清亮而多情的四月。
书房的窗外,依旧是两株硕大的梧桐,此时俱已顶起了一树灿烂的朴素。一串串的淡紫,挨挨挤挤,在杏花、桃花、梨花依次凋谢的这个时候,在高高的空中,正灿烂而拙朴地绽放着。
要不是身居高楼,我是断不能那么仔细地打量那些凌空绽放的梧桐花的。高高的梧桐挺拔而立,总是将它的一树芬芳撒播在空中。洁净湛蓝的虚空,是桐花释怀的所在,在这样的虚空里,我看到,洁净淡紫的桐花,一串串,比肩牵手,在暮春的光影里正亮得耀眼。
扶窗,目光穿越密密的桐花,就望见旧时远方的村庄。错落有致的院子里,谁家都有一两棵梧桐,村外,也有一片茂盛的桐树。每年,晚春的空气里突然就多了一种奇异的香,寻香仰首,便发觉了高远处那一片片淡淡的紫,荡在香风轻摇的枝上,在我眼里却如女妖般迷离未知的世界。弱小的我,高大的树,自然不能亲手摘取那些挂满着幻想的童话里的铃铛。只是喜欢,在那些不惹别人眼球的桐花里,缓缓摇曳一对晶亮的眸子和一些懵懵懂懂的异想天开。
桐花自然也会凋落,被风从空中送下,桐花落地如霜,厚厚积着,渐成一片残妆,亦如我翻过多遍却觅不到春天巢穴的残卷。我却不敢践踏,捡一朵桐花,揪掉花萼,送入渴的唇里。那一丝甜,会让我想起邻家姐姐出嫁时对镜梳妆的气息,那天,却没有桐花的盛开,那天的桐花已是落满了院落,天似乎是淡定地阴着,窗内一脉柔弱,如窗外满院的落花,甜甜的气息,被云压着,不肯散去。
少年的梦里,素面的桐花高挂枝头,却总是摆出一副花妖的姿态,让人仰望。而桐花注定是会凋落的,凋落的桐花被乡野茅舍下的泥土亲吻着,沾染了黑色的尘。少年的心,在这样粲然的风袭桐花里,仰望,垂首,别样的情绪,在春天离去的风里彷徨堕落着……在桐花着曼舞的世界,我曾多么甘于这样的沉沦。今天,再次牵起那缕徜徉在桐花世界里的光阴,轻轻打开那个泛黄的梦的扉页,人和桐花,却在古典的清流里,泛舟,吟哦……
初生的桐花或许知道自己的宿命,却还是会爬上高高的枝头,希望在无尘无嚣的空中竞相放香。就如现在,在我书房的窗外,两树桐花正热烈而沉静地开放。它们虽也离地凌空,而我却有了楼的举托,我和桐花便近在咫尺了,隔窗相望,那些沉静的异香,也仿佛伸手可掬了。
窗外两株盛花的梧桐,依然是我眼里一道别样的风景,虽然我记不得,它们开落了多少光阴,那些落地的光阴又埋藏了多少花儿与少年的心愿。眼前的窗外,巨大的树冠,被太阳照耀着,所有的桐花接受着阳光和风儿的鼓舞,开得那么清新而不染一点尘滓。我看到,云朵正在温暖地招手,大串大串的喇叭似的花朵,正将一些甜甜涩涩的心事,吹送到天空中的云层之上。
曾经自愧于那些梧桐的高大,倘若在野外,如果不是在远处眺望,那两树繁花怎么会扑入我的视野。幸好,有了楼的托举,今天我望见了开得如此闪亮清晰的桐花。也许,正是桐花的晚开与香异高扬,桐花才如此的高洁、朴素、自然。何必惹人在意呢,桐花站在高高的空中,拙朴而散漫地低首绽放,季节记得,那曾经是一树花的春天。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此时的现在,桃花、梨花早已别情离去,而桐花,正从一段长长的光阴里泛梦而来,坦然趟进了我泛舟而行的清流。在这条窄小的清流里,桐花笑得烂漫,照亮了我尚沾挂着几滴花季雾露的眼睛。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被桐花照亮的目光,穿越密密的花枝,追寻着斑驳的天空。未知的光阴,还藏匿在云的深处。
那云的深处,是凤凰飞来的方向吗?
描写梧桐树的散文精选篇三:梧桐更兼秋雨
【一】
风带着秋雨的,如奏响的琴音舒舒缓缓,使秋天派生出许多浪漫。“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秋雨邂逅了风语,生命巨大的画版上张扬着欲望,满枝桠的梧桐树叶由绿逐渐变黄,飘飘洒洒如蝶旋转在空中,叶子从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的弧线,伴随雨声悄悄的飘落。
秋雨,用一道独特的魅力,勾起白居易的遐想“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也唤起李清照的愁思“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到天明”;秋雨,更唤醒了诗人无限的憧憬,鹰击长空,雨燕掠过田野,陶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秋雨,以一种由来已久的节奏,给人带来心跳,带来蝴蝶羽翼的震颤。秋雨不像春雨那样润物细无声,也不像夏雨那样狂暴肆虐无束,秋雨以缓慢而有节奏的走来,一滴滴雨声,如一片片飘零的心,在梧桐树的片叶子上透明。
“卧闻秋雨响疏篱”。窗外,雨滴不停地打在梧桐叶上,发出那沙沙声响,婆娑起舞的叶子与那深沉的夜幕相互交融,正似诗人所描写的“却诵僧窗听雨诗”意景。
秋雨,在人们眼里,本是幽幽扬扬的柔美。今秋,却因了这一枝梧叶的旋去,洇出个别,便渗了些许“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细细寻来,古今于秋雨留愁不泛其人,是谁在秋雨中低低地叹息,又是谁在秋雨中将锦瑟弹响呢?是谁站立着梧桐淋着秋雨,谁在江枫渔火的秋夜里对愁眠?又是谁帘卷西风瘦似黄花呢?杨柳岸,晓风残月,湿了谁的青衫,淡了谁的归程?秋雨在向四周逶迤漫溢着,不知何时能吹破这一层禅机?
秋雨飘扬着一种情绪,渲泻着一种情感,在风中轻飏着青春梦想和淡淡的惆怅。秋雨仍然在窗棂外敲打。是谁,赋予秋雨生命的睿智?是谁,用一滴秋雨,诉说着一则梧桐的故事……
【二】
一枝梧叶一枝秋,一点秋雨一点愁。“金樽清酒两三盏,木樨香茗花间酌。相思一叶梧桐雨,怅然独坐望天明。”
在想你的夜里,独自站立在窗前,细数梧桐的雨声,点点滴滴将记忆里的芬芳浅浅的荡开。雨细细地从空中飘落,凉意中渗着温馨与细腻。如一首美妙的小夜曲。思绪刚刚打开,就随着有些苍凉的秋雨融和在一起,秋雨轻轻地撩拨着我的心灵,唤起对你的记忆。
往事匆匆,秋雨敲打梧桐。清茶一盏,倚窗研墨,化作浓浓的相思。思念,像洒落的梧桐叶重重叠叠四处蔓延。夜里,没有舒伯特小夜曲的恬静,没有贝多芬交响乐的欢快,更没有班德瑞钢琴曲的悠远。望着窗外潇潇的秋雨,会有水一般柔软的东西在头漫延,感动幻化为音符,起伏成浪漫的畅想曲。一首《让泪化为相思雨》悠扬而深远,仿佛袅袅的秋之声,诠释着秋雨的缠绵悱恻,惹出许多的感慨。
窗外,一帘寂寥,梧叶疏人影,稀稀零零,望不清眉目,闻不见声音。风吹梧叶,无奈香随人去,叶落无声。凭窗而望,怡景悠长。串串飘飞的雨丝,浸润着幽暗的夜色。风声、雨声和着这不倦的秋雨,无休止地敲打着秋夜的梧桐树,唤醒了往昔的记忆,释怀着那份深深的惆怅。
一场秋雨一场凉,我站在窗前,已渐渐感到深秋的凉意,在阵阵微风中,眼前的梧桐叶不时在哗哗作响。梧桐叶随风飘荡,那些思念的文字被秋雨的清幽气息所浮载、撒播,仿佛冥冥之中,将每一滴秋雨都注释为一行行思念的文字。
梧桐更兼秋雨,点点滴滴渗入心底。秋雨下的一个愁字,怎解得相思一片,落英满地。傻傻的独自静立在风中,聆听秋雨,想象着与你细细的私语,十指相扣拾捡树下的落叶。梧桐叶成了一枚相思的书签,悄悄的夹在书卷里。
庭院深深深几许,梧桐秋雨何时尽,锁不住的满园萧瑟,却紧锁了满腹心事。举目苍穹,隐了身的玉清今夜是眠还是不眠?若是不眠,我定瘦尽灯花把酒奉陪,吟一句今朝有酒今朝醉,莫问今朝是何夕,便折煞秋雨,醉了西风。酣然入梦,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豁然警醒,原来浮生不过庄生晓梦。
是梧桐雨,一半潇潇一半因风吹去,落红褪尽无颜色,心绪凄迷欲舍红尘,只是心底那份暗潮涌动的情愫,竟不知何时才是个尽头?
“梧叶初摇惊凤曲,蕉心半暧倚书根。阶前淅漓天不夜,守得秋音沐静昏。”秋雨纷飞,冰冷的雨花溅落在肌肤上有些微的痛。提笔欲抒怀平仄,片片梧桐叶写满了相思。想也罢,念也罢,梧桐熬成了满树的相思。
秋雨,就这般一遍遍敲打着寂寥的心扉。绵长的雨丝轻柔地缠绕在肩臂,如你温柔的视线在这秋之底。心已伫成一把伞,路却在断桥处哑然无声。披着你用湿湿的视线,为我编织的丝巾,走过去的身影,与飞过来的雨丝再次簇拥。
是的,梧桐落叶的时候,我目送你的飘零,点点滴滴到黄昏,到天明。秋雨,依然如薄薄的雾水从心里底蔓延,眼前,一切都变得模糊,只剩下一叶相思……
关于秋天的诗歌,以及插图要简单
《诗经·小雅·四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I《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
潺: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I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合:长满。意谓雨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宫中的台阶。
唐·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
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飞霜使荷叶破碎,秋雨落在破叶上再也无法形成水珠了。
唐·来鹄《偶题二首》
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不觉;不睡。
唐·窦巩《秋夕》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菡萏:荷花的别称。
南唐·李Z《浣溪沙》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一年好景君须记,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时:指秋冬之交的时节。
宋·苏轼《赠刘景文》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明日黄花:指重阳过后菊花逐渐枯萎。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无处寻花,故曰“愁”。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宋·寇准《书河上亭壁》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潇潇:小雨降落的样子。
宋·柳永《八声甘州》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
霜风:秋风。关河:关塞河流。残照:夕阳的余晖。
宋·柳永《八声甘州》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是处:到处。红衰翠减:花谢叶落。苒苒: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
宋·柳永《八声甘州》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断虹:残余的彩虹。霁雨:雨停了。修眉:形容山如美人的长眉。
宋·黄庭坚《念奴娇》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无赖:百无聊赖。穷秋:深秋。
宋·秦观《浣溪沙》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小轩;有窗槛的小室。
宋·秦观《秋日》
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
秋容:秋色。老:深。
宋·秦观《木兰花》
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
阿谁;何人。背西风:背向秋风。
指荷叶被秋风吹得叶梗都弯了。
宋·秦观《虞美人》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
衰草:枯草。画角:军中用的号角。断:尽。谯门:城上鼓楼,用以了望敌情。
三句写孤城秋景。
宋·秦观《满庭芳》
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宋·辛弃疾《昭君怨》
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小钱
可人:合人意。红蕖(音同“渠”):荷花。却:开尽。小钱:新出荷叶才象小铜钱那么大。
宋·杨万里《秋凉晚步》
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
宋·周密《西塍废园》(又《西塍废圃》。塍:田间的土梗子。)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染就:染成。
宋·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宋·张炎《清平乐》
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
壑(音同“贺”):山谷。
元·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
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败荷:残荷。
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残霞:晚霞。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飞鸿:大雁。
元·白朴《天净沙·秋》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清·王士祯《江上》
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
变秋声:江流随着夏去秋来而改变声响。
清·宋碗《九日同姜如龙、王西樵、程穆情诸君登慧光阁饮于竹圃分韵》
大片来袭!博物馆的秋日私语
当猫馆长觉察到片落叶的时候,便知道是秋天来了。
五彩斑斓的童话城堡掩映在一片金黄的秋叶里,盛夏的骄阳渐渐柔和,聒噪的蝉鸣也渐渐隐去,来参观的小朋友专注地对着观复猫画画,秋天的博物馆是猫馆长自己的天下。
是什么提醒我们秋天来了?是秋裤还是奶茶?
博物馆院墙四周的爬山虎叶子变了颜色,从绿到红,然后飘落,只露出粗壮的藤,率先做着迎接冬季的准备。
梧桐树的叶子也显得顽强,即使经历了几场秋风秋雨也依然浓密,可有一天猛然抬头,忽然发现了叶脉上的斑驳,这就是秋天来了。
总有猫馆长习惯性地望着博物馆里的景色出神:或是爬山虎的藤蔓、或是梧桐叶的脉络...一切美好的景色,猫都在提醒我们要记得。
生活之美,美于细微之处的觉察。博物馆把历史连铸成了一条线,能牵扯我们肆意进入不同的时间点。
时光交错,却停歇。在停歇的时间里,猫馆长带给我们重要的一点,就是专注于当下的魅力。
走在高高的梧桐桥上,需要专注才能稳妥;站在光滑的鱼缸边,需要专注才能安全。我们盯着猫馆长的时候是否想过他们在对什么出神?这些秋日的精灵,迷人的便是那灵动的双眸。
如同开头的那幅插画一样,被猫馆长吸引的小朋友趴在城堡前作画,无比专心的样子本身就是这个秋日美的图画。这是秋天的样子,也是当下的样子,是需要用心生活的样子...
唯有善于发现,才能尽情享受
插画:观复展秋
摄影:观复胡胡、观复小四儿
编辑文案:观复绾华
如何画好水彩插图?
作水彩、水粉画,与作其他绘画一样,都要注意方法和步骤,由整体到局部,又由局部回复到整体,使作品逐步达到深入和完善。一般要经过五个阶段,即落幅、素描稿、上色、深入刻画、调整完成。在上色顺序上,一般是从大面积的色彩或从画面主要物体开始较好,这样对于确定一幅画面的基调,保持全画大体关系的正确,是有好处的。也有的作者习惯从浅色或者像画油画那样先从深的部分开始,也各有各的长处,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和个人的作画习惯来决定。着色时要注意性,如画面上某一部分需要待底色将干未干时加色,另一部分必须待底层颜色全部干后再上别的色,这都要“成竹在胸”,一步步地进行,这对于刻画对象的不同特征,表现物体的空间感、质量感,是有很大帮助的。
水彩、水粉画的技法是比较多样的,但大致不外乎干画法和湿画法两种。所谓干画,即少用水的意思,并非不掺水而仅用颜料干擦,作画时要待前一层颜色干后再涂上第二层色,层层加叠,前一层色与第二层色有较明晰的界限,所以也有称之为多层画法。干画法落笔应力求肯定、准确,以求表现明确的形体以及各种层次和体面的转折关系。干画法应注意的是:在底色未干时不要急于覆盖,以防止底色泛上来;且颜色覆盖的次数也不宜太多,覆盖大多或颜色堆得太厚,会使色彩变灰、变腻。干画法不太受时间的限制,便于从容作画,较易掌握,对于初学者锻炼严格的造型能力是很有帮助的。但干画法不易发挥水色流动的特色,运用不好会产生干涩、生硬等弊病。
湿画法是利用水分的溶和,使两块颜色自然地互相接合的一种方法,作画时趁前笔颜色涂上还未干时,接上后笔,使笔与笔之间的衔接柔和,边缘滋润。湿画法用来表现光滑细腻的物体,画远景、物体的暗部和反光部也都比较适宜。湿画法要注意掌握水分的多少和下笔的时机,该用多少水,底色湿润到什么程度把颜色画上去合适,都要很好地研究。此外,在底色已干而尚需作湿接时,可先用清水在局部湿润后再把颜色画上去,或颜色画上后用干净的笔蘸水在色块边缘轻刷一下,也可以达到湿画法的效果。
在水粉画中,于画法以厚涂较多,湿画法以薄涂较多,而所谓厚或薄,也都是相对的,要根据特定的对象和作画的立意,灵活采用相应的表现方法。许多作者往往将干、湿两种画法交替使用,干湿并呈,厚薄有致,有些地方用较多的水分加以渲染、渗化,有些地方则以色块的覆盖或并置,从而达到画面多样的统一,使作品更趋完善。《浦江之春》就是干画与湿画结合运用的示例。
这里分别介绍几种采用干画法和湿画法完成的人物和风景作品,在处理手法上有的以块面为主地表现对象,有的则以线与面结合的方法表现对象,可供初学者作画时参考。
干画法,采用水粉厚涂的方法,表现人物面部的起伏变化,笔触明显,画面效果强烈。
湿画法,以水彩薄涂为主,颜料里水分比较多,色彩渗化流动比较明显,并以线面结合处理的方法,使画面主体更为明确。
以干画为主,水彩与水粉并用的方法,在造型和设色上采用一些装饰性的效果,以表现出对象雄浑壮丽、奇风异彩的特征。
采用水彩湿画的方法,天空、远山、水面等,都是借重色彩渗化的方法来表现的,使画中景物微妙、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达到表现出雨后渔场那种苍茫烟润的气氛。
水彩、水粉画除了以上两种主要技法之外,尚有以画面的素描稿为基础而敷以淡彩的方法。如广为流行的铅笔水彩。钢笔水彩、木炭水彩等,也是深受群众欢迎的表现形式。这种方法一般适宜于表现精细的物象,作者先用素描工具画出对象的轮廓、形体结构、黑白关系等,然后加上透明、鲜亮的大块色,使画面既严谨又活泼,从而产生特殊的美感。这类作品,由于能充分表达出对象形与色两方面的特征,而为许多作者搜集创作素材、记录生活所经常采用的方法;建筑方面的效果图、舞台美术的服装、造型、布景等设计图,也大都采用这种素描与色彩相结合的方法。在制作顺序上,一般是先画好底层的素描,然后再在上面设色,也可两者反复进行(木炭水彩,可先喷胶将木炭素描加以固定后上色,也可任其木炭粉末与水彩颜料自然融化。两种方法,各得其妙)。其中,钢笔水彩为防止墨水渗化而污画面,也有在水彩色涂底后再在其上施以钢笔的线条。钢笔水彩的墨水以绘图墨水为宜,除黑色外,也可参用其他颜色的墨水。
此外,在运用材料、工具以充分、完善地描绘对象方面,还有许多具体的技法可供选用:
浸纸法。即把画纸置放清水里,浸泡后取出乘湿作画的方法。这种方法容易取得色彩滋润光泽,用笔流畅的效果。由于画面色液自然地渗化,因而所描绘的物象含蓄、生动,有一种类乎在生宣纸上作画的特色。
浆彩法。即在色彩中调入或稠或稀的浆糊的一种画法,它的特点是用笔流畅,色液较厚而不渗化,并有助于更好地表现形体和运用笔触。浆彩法所绘制的作品,色彩丰富鲜丽、造型明确有力,它具有油画的某些优点而仍充分体现出水彩画的长处。
洗涤法。是指在已画过的地方经过洗涤而取得所需要的效果。这种方法也可用作修改和调整画面。大面积的洗涤可借用海绵,有的局部还可用吸水纸把洗下的色液吸除。
留空法。是指画面中留出那些空白和明亮部分的方法。其中有的采用“飞白”的方法,即在作画用笔中不经意地留出空白点;有的在上色前,在需要的部位用蜡或油画棒画出空白的点、线;有的则在画就的画面上趁颜色将于未干时,用小刀或笔杆“刮”出所需的空白,如表现树干、浪花、须发、玻璃或金属的高光等,有良好的效果。
以上这些方法的运用,只有通过实践的摸索,才能逐步达到得心应手,而产生理想的效果。
水彩、水粉画是色彩画的一种,要用色彩来塑造形象。关于色彩运用方面的知识,可参阅本书油画部分的章节,这里便从略了。
水彩和水粉画的材料工具也基本相同,两者是可以通用的,所不同的是,其颜料的成分有所区别,水彩含少量胶质,透明性较强;而水粉则含粉质较多,具有覆盖力,许多作者往往同时兼用两类颜料作画。在画水彩时,个别亮部特别是小面积的白色或淡色,也间或参用(也有的习惯于留出纸的空白,或用水洗出画面亮的部分),而作水粉画时,也常常借用水彩颜料,以增强画面某些部分的透明度,特别是在描绘物像暗部色彩时,深色的水彩颜料其效果较之水粉色更佳。
作水彩、水粉画的纸张,以质坚而紧、吸水适度、不渗化的白色纸张为宜(但也有为了表现特定的内容,而采用带色的纸张作画的)。吸水太快的纸,颜色不易流畅;太光滑的纸,颜料不易附着而随水流掉。常用的水彩、水粉画纸,有粗纹、细纹的各类绘图纸、水彩画纸。作水粉画时,为了衬托出色彩的鲜亮,也有用白卡纸、白版纸作画的。各种纸的质地不同,表现的效果也有所异,各人可根据自己作画的习惯选用。作比较大幅的画时,应事先将纸裱在画板上,以避免皱折,作起画来既能保持平整,且易于流畅地尽兴表现。
画笔,常用的有羊毫或狼毫制的扁平笔和圆笔两种,以有弹性而蓄水量大者为好。笔的大小,要以画幅大小而定,一般作画时备有不同型号的画笔三、四支就够了,另外可备勾线笔和涂大片色用的底纹笔各一支。
其它如调色盒、盛水用的水盂、画夹、画板、画架等工具,均无一定规格,可按实用的原则,自行选用。调色盒用以盛装挤出的颜料,分格陈列,颜料应以深浅和冷暖的程序安放,一般次序是:
白、柠檬黄、中铬黄、土黄、桔黄、朱红、大红、深红、玫瑰红、赭石、熟褐、橄榄绿、草绿、群青、普蓝、青莲、黑。
调色盒内附有供调颜色用的平板。在调色时,如出现过于混杂或不洁白现象时,应将调色板上遗存的颜料用水洗清,另行配置新调的颜料;如在室内制作大幅的作品时,可用瓷盆或玻璃(下贴白色的纸张)来调配颜色。
此外,有的作者作画时还借助刮刀、丝瓜筋、海绵、蜡笔等辅助性工具,以表现各种不同的艺术效果。如画面中水的闪光、细小的枝干、雪花等不易空出的地方,常用小刀刮出,效果很生动。蜡笔也用于不易空出的局部与细印,由于蜡笔的油性与水不能结合留出自然的空白,着色时便可大胆落笔,不受拘束。用海绵和丝瓜筋吸去画面上部分未干的颜色,可产生滋润和浑厚的效果。用丝瓜筋在画就的水粉颜色底层上拍打,可以产生苍劲和光影斑驳的特殊效果。当然,这类辅助性工具只能适当使用,特别初学者开始以尽量少用为宜。